在正史上,刘备、曹操、孙权的江山大半都是哭出来的,谁最能哭?

一部《三国演义》,白纸黑字记录着刘备一共哭过好几十次,让不少人都接受了一个观点,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
书中经常写道,刘备一遇到麻烦事,一把泪,一顿哭 。关羽、张飞一心疼哥哥,就站出来一顿冲杀,当然更少不了诸葛亮那句:主公勿忧,亮有一计 。
【在正史上,刘备、曹操、孙权的江山大半都是哭出来的,谁最能哭?】其实在正史上,曹操、孙权的江山大半也是哭出来的,并且这二位,比刘皇叔能哭多了 。
刘备:
中年油腻大叔的哭泣
影视剧中的刘备形象,也以爱哭闻名 。
鲁迅认为,《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哭多了点,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其实,史书上有过记载的,我们的刘皇叔一生仅哭过六次 。据《三国志·先主传》描绘,刘备向来是“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长大成人后,他的第一次哭是告别田豫 。
田豫是刘备年轻时的朋友,后来成长为曹魏震慑边疆的一代名将 。在刘备创业初期,急需人才,田豫有国士之风,属于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但就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后,田豫却因为母亲年事已高请求回乡 。刘备涕泣着和他告别:“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
可以联想一下,几乎在同一时期,赵云因兄长去世,以要回家奔丧为由,也告别过刘备 。当时两人握手而别,赵云表示:“终不背德也 。”后来当刘备再次投奔袁绍时,赵云果然来邺城寻找刘备,实现了之前许下的诺言 。
刘备的另三次哭相对比较雷同,都是因为手下的能人早逝,包括36岁的庞统和46岁的法正 。他们作为重要的军师,不幸早死,让刘备公司的壮大蒙受了巨大损失 。剩下一次是因放逐义子刘封尾大不掉,借关羽之死将其赐死时,伤心痛哭 。
终其一生,刘备最难过的时期是在荆州的七年 。当时的刘备已经四十多岁,却一事无成,也就混混圈子,是个不折不扣的油腻中年 。
一次在刘表处赴宴,中途去上厕所,回来之后泪流满面 。刘表问原因,他说:“我以前身子就没离开过马背,大腿上一点赘肉都没有 。现在不怎么骑马,腿上竟然长出了肥肉 。时间过得好快,我很快就老了,但还一点功业都没成,因此感到悲哀啊 。”说罢,点点垂泪,也就是所谓的“髀肉复生”典故 。
所以,后来在刘表去世时,刘备在刘表墓前哭得稀里哗啦的 。此举或许是收买人心,但也是对七年浑浑噩噩荆州生活的一次彻底告别 。他仍没忘记年少时想要做的事,更没有因为四处辗转流离而垂头丧气 。从此之后,他真的去行动了,历史真的留下了他的名字 。
曹操:
“爱哭戏精”的自我修养
曹操给人的印象,不再是白脸奸诈,而是在政敌面前,杀伐决断,对待朋友和手下又常恩威并重,真情流露 。
最近一些年来,曹操给人的印象,不再是白脸奸诈,而是在政敌面前,杀伐决断,对待朋友和手下又常恩威并重,真情流露 。
在各种史料里面,曹操哭过十多次,是不折不扣的“爱哭王” 。和刘备一样,自古帝王哭泣的情况大多类似,无非是追忆故人、痛惜下属,曹操不同的则是常为敌人而哭 。
他哭过战死的猛将典韦、庞德,也为荀攸、任峻、袁涣的去世落泪,尤其在攻占邺城时,他还亲自到袁绍的墓祭奠这位宿敌旧友 。他一边祭一边痛哭流涕,这种孤独感和失去亲朋挚友的灰色情绪,即便是体现在曹操身上,仍令人动容 。
张邈也曾是曹操老友 。建安二年,曹操东伐陶谦,把全家性命相托给了张邈 。东伐回来,“见邈,垂泣相对” 。然而,张邈最终背叛了曹操,这是因为张邈与袁绍的关系不断激化,他害怕曹操最终会站到袁绍一边,且张邈的亲友也劝他脱离曹操而投奔吕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