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传奇女狙击手:纳粹诅咒要将她撕成309块

【二战苏军传奇女狙击手:纳粹诅咒要将她撕成309块】1942年末,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只有25岁,却早已跻身苏德战场上功勋最卓著、“最致命”的狙击手之列,被她击毙的敌军至少有309名 。因而,敌军对其又爱又恨 。据悉,她曾被收买,但断然拒绝,敌人甚至发话要将其撕成309块 。
初到华盛顿的几天,一身戎装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局促不安地贴在翻译身边,似乎生怕引起美国采访人员的注意 。这位来自苏联红军第25步兵师的中尉,不会讲英语,肩上的担子却不轻——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走遍美国,说服那里的政治家和民众支持同盟国反攻欧陆 。彼时,斯大林非常渴望英美开辟第二战场,迫使纳粹分兵,从而减轻苏联承受的压力 。
柳德米拉首先拜会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成为首批造访白宫的苏联公民之一 。紧接着,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邀请比自己年轻32岁的客人一道巡游各地,向美国人民讲述她在战火中九死一生的经历 。被埃莉诺的亲和力打动,女军官略带忐忑地踏上了旅程 。
女英雄遭遇媒体“八卦”
时值1942年岁末,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只有25岁,却早已跻身苏德战场上功勋最卓著、“最致命”的狙击手之列,被她击毙的敌军至少有309名 。
所以,柳德米拉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喜欢花边新闻的报刊注意到,她“没抹口红,更没化妆”,而且“橄榄绿军装的款式不多” 。在纽约,她受到市长以及国际皮草和皮革工会代表接见,获赠一件漂亮的浣熊皮大衣 。很快,就有撰稿人在相关报道中调侃说,这件服装可能会“在柳德米拉返回家乡时,在俄罗斯大草原引发血腥杀戮” 。
和自己的祖国相比,美国舆论的“百花齐放”让柳德米拉不适应 。不过,她还是尽量和蔼地回答采访人员的提问 。一次,有人想知道苏联女兵可否在阵前化妆 。“没有禁止化妆的规定,”柳德米拉停顿了片刻,“但打仗时,谁还有时间想鼻子美不美?”此言非虚——数月前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中,苏军伤亡惨重,作为战斗英雄的她也数度死里逃生 。
然而,随着巡游继续展开,柳德米拉乌黑的双瞳中泛起了几分愠色,媒体的“八卦”不断消磨着她的耐性:某位采访人员暗示她的裙子太长,“看起来很胖”;在波士顿,另一位采访人员称柳德米拉“抨击昨天吃的五道菜的新英格兰早餐,而此前,她还说美国食品不错” 。
这些声音都通过翻译传到了女狙击手的耳朵里 。轮到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柳德米拉终于小小地“爆发”了一回:“我对穿军服深感荣幸 。那上面有列宁勋章,洒满了战斗的鲜血 。很遗憾的是,在当下的美国妇女看来,更重要的问题是‘外衣里面是否穿了真丝内衣’,至于军服代表着什么,她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
即便如此,《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尔维娜·林赛,仍然为柳德米拉“不爱红妆爱武装”感到遗憾 。“一位高贵的勇士为自己的容貌而自豪,这难道不是军事哲学的一部分吗?”林赛奋笔疾书,“传说中,圣女贞德难道不是经常身着美丽、闪亮的铠甲示人吗?”
柳德米拉也在自我调整 。慢慢地,她开始尝试主动引导话题走向,描绘自己的青春岁月、侵略者的凶残以及各种战斗经历,和平惯了的美国人十分着迷,听众一日多过一日 。
从假小子到神枪手
和当时的大多数苏联人一样,柳德米拉的青少年时代遵循了普通劳动者的轨迹 。她1916年出生在乌某克某兰国基辅附近的贝里亚·特沙科夫镇,父亲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工人,母亲是教师 。柳德米拉坦承自己“上课不守纪律”,打小能跑善跳,做任何事都不输男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