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汉武大帝刘彻晚年所犯下的昏庸无道之事

汉武帝晚年昏庸之事:汉武帝一生可谓是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在位期间,灭朝鲜,平西南夷,击匈奴、设河西四郡、通西域等等,奠定了汉室盛极一时的基础,为华夏疆土的开辟,及促进对外交流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肯定其历史功勋的同时,他的一生也充满许多争议 。
在位54年(为清朝以前最长) 。他好大喜功,兴水利,却往往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他挥霍浪费,依汉室传统,自即位开始便开始修陵墓,结果由于在位过半个世纪,前期陪葬的物品堆满陵墓,结果后来的陪葬品竟没有安置的地方,他对有功者奖赏无度,动辄数十万金;迷信鬼神,以致逼死皇后、太子、孙儿等等 。这些缺点在晚年更是恶性膨胀 。
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评鉴他晚年与秦始皇一般无二,武帝在晚年真的变昏庸了吗?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嬴政死后,秦朝基业土崩瓦解,汉室却仍然持续数百年呢?司马光的评价实在有失公允 。就私人生活而言,武帝并不算幸福,尤其在晚年,宠爱的女人从陈阿娇到卫子夫,再到王夫人、李夫人先后离他而去,晚年的赵婕妤也为了社稷的长久打算被迫赐死 。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他晚景近乎凄凉,而对他打击最大、同时也使他开始反思自己错误的,要数江充一手炮制的“巫蛊”案 。
江充深得武帝信用,但是,平时跟太子有过不快 。看到武帝不久于人世,担心太子登基后报复 。恰逢武帝病重,就设计巫咒,归咎陷害太子 。由于武帝一直信迷信,太子惶恐不已,在太傅的建议下,被逼造反,等到被平定,太子先是带着俩儿子逃跑,之后被捉,然后一并杀死 。太子的母亲卫子夫,连同一家老老小小统统被诛,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被狱吏冒死救下,就是以后的昭帝 。
经此世变,年进古稀的武帝损失了皇后、太子、皇孙,他无比伤痛 。后来建了思子宫、望思台表达思念 。时间久了武帝也明白太子是害怕之极,才不得已而为之 。遭到这个沉重打击之后,武帝终于有所觉悟,以后的一些措施对汉室伟业的中兴和持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彰显了一代大帝的最后智慧 。这集中体现在他对继承人及后事的安排上 。
武帝觉出自己不久于人世,就派人画了周公怀抱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画,送给大臣霍光 。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危,霍光问:陛下如有不幸,谁该为继承者?武帝说你不明白我送给你画的意思呀!立小儿子,你象周公一样行事 。霍光叩头推让,说:我不及金日磾 。而金日磾说:我是外国人(匈奴),不合适,再说别让匈奴人看不起汉朝 。
于是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大将军 。第二天武帝驾崩,八岁的昭帝(即赵婕妤的小儿子) 。武帝的大智慧就体现在这一任命及传位上 。
霍光、金日磾二人在朝廷只算是中等级别的官员,以前也没有十分显赫的功绩,而且金日磾还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是从俘虏中提拔出来的 。但是他们在汉武帝身边多年,其人品、能力武帝心中十分明了 。事实证明武帝“顾托得人”是朝廷持续中兴的决定因素,继位的皇帝才八岁,有什么决策都要靠霍、金二人拿主意,这就保证了武帝的意愿能得以顺利的继承 。
当时,还有燕王、昌邑王已经成人,武帝却让一个八岁的娃娃继承江山,这里面体现着他的深谋远虑 。一方面他深知俩个大儿子的弱点,再者是出于对霍、金二人的绝对信任 。如果一个不成器成年儿子继位,那么辅政大臣的作用将被大打折扣,甚至毫无作用,他的意图自然就无法保障 。
前面提到,在立小皇帝的同时,武帝将他的母亲赵婕妤赐死,这也是武帝煞费心思的考虑,以往小皇帝继位会有其母后临朝住政,这样以来刘氏王朝的变数就大大增加,吕后已经是个惨痛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