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怎么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灭掉了一个国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东魏时期,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东的渤海蓚,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一棵柳树特别显眼,它高达一百多尺,树干挺拔,枝叶繁茂如车盖,见多识广的老人们见了,指着那户人家说,这家要出大贵人 。
【隋文帝怎么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灭掉了一个国家?他是怎么做到的】那家后来果然出了个大贵人,被誉为“隋朝第一功臣”的高颎 。
据《隋书》记载,早在北周时期,少年聪敏的高颎,就因博览群书、擅长辞令而出名了,年仅十七岁,就获齐王宇文宪重用 。
高颎最大的本事,是熟悉军事,足智多谋,十七岁那年就参加平齐,立下赫赫战功,战争结束后因功拜开府,后来又随越王宇文盛平定隰州稽胡叛乱 。
所以,左丞相杨坚一直“盯”着他不放 。
周宣帝一死,企图弄个皇帝当当的杨坚,就想把高颎弄到他的丞相府,派邗国公杨惠去沟通 。
原以为他是王爷的人(跟着王爷混多安逸啊),会比较难请,谁知一沟就通,高颎还说他很愿意效劳,哪怕事业失败,哪怕灭族,也不怕 。
这个事业,当然指的是杨坚的“事业” 。
图1 高颎(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
这说明他已经猜到杨坚想干什么,而且从他表现出来的自信来看,他相信杨坚的事业一定能成功——哪怕没有他辅佐,那个早已专权擅政的家伙也会那么干,而且成功的几率很大,所以既然他主动伸出橄榄枝,不如顺势投入其怀抱 。
一到丞相府,高颎就成了杨坚的心腹,并为他立了一大功——
公元580年,不满杨坚专权的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叛乱,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响应 。
叛军可谓人多势众,仅尉迟迥儿子尉迟惇那一路步骑兵,就多达八万,并很快开到河南武陟,杨坚命人平叛,各路大军倒是出发了,却都不敢进攻 。
杨坚认为,问题出在没有统一指挥,那就派人去监军吧,所派之人是一个名叫崔仲方的大臣,那家伙却以他父亲在山东为由,拒绝执行命令 。
杨坚有点蒙圈,都特么什么人啊,发工资的时候怎么不找借口?
那些家伙畏战,是因为叛军的势力太大,被吓住了,而他们的退缩,正是高颎的机会,于是他主动请缨,杨坚便派他去监军 。
图2 隋朝疆域
一到军中,高颎就命军队与叛军背水一战,结果叛军大败,尉迟迥自杀 。
平叛结束后,高颎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
第二年,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高颎被拜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成为朝中大臣无人能比的NO1 。
没想到,人生刚来了个飞跃的高颎,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却想来个急流勇退,上表请求辞职,推荐一个名叫苏威的人,接替他的职务 。
杨坚说,你这是想让贤吧?想落个让贤的美名吧?那就成全你,于是同意他辞去仆射职务 。
可是几天后,杨坚觉得这逻辑有问题:举荐贤能不等于让贤啊,不等于让位子啊,何况我听说举荐贤能的人应受上赏,怎么能反而让他丢官呢?
结果,高颎不但辞职失败,不久还被拜为左卫大将军,原来的职务依然由他担任 。
杨坚明白,这家伙太能干 。
图3 杨坚(541年-604年),即隋文帝
为了不“得罪”高颎,主事的要砍掉一棵树,杨坚说你敢砍那棵树,老子就敢砍你脑壳 。
而主事想砍掉的那棵树,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槐树,位于朝堂北边,杨坚不准砍树,仅仅因为——高颎喜欢坐在那棵树下办公 。
如果就此认为这是他以退为进的战术,那就错了,因为那以后,高颎一直没有断过急流勇退的念头,历史上那些功高盖主者的下场,他可是门儿清,而贪恋权力的结果,必将是重蹈覆辙,头脑清醒的他,绝对不会那么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