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能登上帝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吗?为什么会这么说

九子夺嫡”——一个大清王朝怎么说也说不尽、讲不厌的话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纵观整个夺嫡,即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相互倾轧,更是有个人或团队的智慧与能力的大展示 。
“九子夺嫡”为我们后人诠释了两个基本道理:
1. 在人与人的斗争中,最终的胜利只能属于智者;
2. 何为智者?智者就是犯错误最少和关键时刻表现最好的人 。
显然,最终的胜出者,也就是雍正皇帝,正是这样的智者 。
倘若通读“九子夺嫡”整个过程史,不难发现,在竞争最为“白热化”的阶段,大家都在积极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时候,身为皇四子的胤禛(雍正皇帝)并没有什么太出彩的“表演”,难道胤禛真的是对皇位不“感冒”?当然不是,而是他明白韬光养晦之道理 。在一没背景,二没得力帮手的状况下,能够让对手们互相斗争、互相消耗,正所谓此消彼长,坐收渔翁之利,显然这是一个好选择 。事实证明,胤禛真的是将韬光养晦发挥地淋漓尽致 。在晚年的康熙皇帝的印象中,皇四子是一位“友善而与世无争”之人,所以他偶尔会来到这个儿子家中坐坐,算是能够寻找到一点常人的人伦之乐吧 。
图1 九子夺嫡
胤禛知道能够博得父皇的好感,这仅仅是决定将来能否继承大统的基础而已,而且具备这个基础的皇子又不止他一人,至少他的三哥胤祉也是一位 。所以,胤禛要想办法夯实这基础的同时,更要想办法如何垒起“上层建筑” 。这次胤禛打出得还是人伦感情牌,因为他有这个自信 。
一日,康熙皇帝依旧工作之余来到“老四”家,爷俩唠点家常之后,胤禛见父皇心情还不错,就提出了一个请求 。这个请求太关键了,关键到决定了大清王朝两代帝王之人选 。胤禛说:我有两个儿子,今年已经十二岁(虚岁)了,都还没有见到过祖父的天颜,能否让两个孩子见见您,陪您说说话?康熙皇帝一生子孙众多,再加之帝王之家自然不能如同一般百姓,因为皇帝任何的一个倾向举动,都能被有心之人放大和利用,所以康熙皇帝与自己绝大部分孙子都没有见过 。要不说,胤禛这个时机的营造与拿捏都很到位,茶余之后,原本就是享受人伦之乐的康熙皇帝,顺其自然地就会放下戒备,顺理成章地答应了胤禛的请求 。
图2 清康熙 明黄色缎平金绣龙纹宝座靠背镜心
得以见到皇祖天颜的胤禛两位儿子,年龄稍大一点的名叫弘历,另一位稍幼的名叫弘昼,两个孩子年龄同岁,仅三月之差 。然而,这次两个孩子面圣之表现,乃是天壤之别 。弘历礼仪到位,落落大方,丝毫没有丝毫紧张拘谨之意,对于康熙皇帝的问题更是对答如流,反观弘昼紧张拘谨而不能言 。当康熙皇帝问及两个孙子学习状况时,弘历更是将当日所学《爱莲说》即能诵朗如流,又能一字不差的讲解一番,康熙皇帝是频频点头,赞不绝口 。弘历的这一次亮相,确实让康熙皇帝分外惊喜,没想到在自己的孙辈之中,竟然有这等翩翩少年 。康熙皇帝离开回宫之后,是越想这个孙子就越是喜欢,第二日,康熙皇帝下旨,将弘历恩养宫中,自己亲自督教弘历读书 。
在弘历之前,能够得到康熙皇帝如此青睐的孙子,只有他的长孙,前太子胤礽之子弘皙 。目的是不言而喻,亲自培养未来国君 。所以,弘历被恩养于宫中,由康熙皇帝亲自督教,目的还能是其他吗?那么,将来弘历能否成为皇帝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他的父亲胤禛得先成为皇帝,所以弘历这次亮相地完美表现,绝对是对胤禛成功之路上,一个里程碑般的节点 。
图3 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