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期间为什么日军一艘军舰都没有击毁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 四 )


下午5时5分 , “经远”转向东航行 。
下午5时10分 , 第一游击队后续三舰赶上一起进攻 。
下午5时29分 , “经远”向左翻沉 。
下午5时45分 , 接到回归本队的信号 。
下午6时27分 , 靠近本队 。
“高千穗”舰长野村贞海军大佐的报告称:
下午5时5分 , 第一游击队各舰集中攻击“经远” 。
下午5时37分 , “经远”舰向左倾斜沉没 。
下午5时40分 , 接到回归本队的信号 。
下午6时35分 , 接近本队 。
“秋津洲”舰长上村彦之丞海军大佐报告称:
下午4时24分 , 在5000米距离上炮击“经远” 。
下午5时 , 追上“经远” , 在3000米距离猛烈对其炮击 。
下午5时35分 , “经远”沉没 。
下午5时47分 , 接到回归本队信号 。
下午6时50分 , 接近本队 。
曾在甲午丰岛海战中击沉中国“高升”号运兵船的日本军舰“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海军大佐的报告最为简略 , 有关击沉“经远”如此大事只有寥寥几笔 。
下午5时15分 , 追上“经远” , 猛烈炮击 。
下午5时39分 , “经远”沉没 。
下午6时30分 , 回归本队 。
如果仅仅只是看日本各舰的战报 , 文字间除了能让人发现一些时间节点的记载存在少许差异外 , 大致记载相同 , 并觉察不到什么异常之处 。但是在推演的沙盘上 , 追击“经远”一事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 而是要与继续在主战场上作战的中日军舰间发生距离上的关联 , 站立在俯瞰整个大东沟海战战场的视角再来观察第一游击队追击“经远”这一战场局部 , 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上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便立刻被发现了 。
日本防卫省档案所记录了中国军舰“致远”、“超勇”、“扬威”等沉没的大致坐标点 , 从2013年年末开始在大东沟附近海域进行的水下沉舰考古调查也证实了这些坐标的真实性 , 由此便基本可以判断出“经远”舰撤离战场时的大致坐标点 。更为重要的是 , 今年在辽宁省庄河黑岛附近海域通过水下考古调查 , “经远”舰的船骸准确位置也得以发现 。
以“经远”撤离主战场的大致位置起算 , 到其沉没点之间以直线距离计 , 接近30海里(50多公里) 。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当时编队的极限航速为每小时15海里(编队航速以编队中航速最低的军舰的最高航速计) , 也就是追击“经远”一事持续将近2小时的时间 。而根据第一游击队各舰的报告称 , 这一过程仅仅只有1小时左右 。
假设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真的在下午5时30分左右追击“经远”到其沉没 , 出现在“经远”沉没点附近 , 那么下午5时45分距离此处约50公里外的联合舰队本队军舰桅杆上挂出的要求第一游击队归航的信号旗根本不可能被观测得到 。
这一让人费解的情形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日本第一游击队根本没有追击“经远”直到其沉没 , 而是在“经远”尚未沉没时就已经脱离接触 , 改航他处了 , 为什么在日本防卫省档案中关于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沉没军舰的坐标记载里 , 只有“经远”语焉不详 , 原因可能正源于此 。那么由此产生一个新的问题 , 如何来解释和看待包括坪井航三、东乡平八郎等在内的日本高级军官言之凿凿的战报 , 甚至于如何来看待这些日本军官此后的官场之途 。在甲午战争之后 , 第一游击队的高级军官出现了界别分明的两类晋升情况 , 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吉野”号舰长河原要一、“高千穗”舰长野村贞都仕途不顺 , 而在海战报告中对击沉“经远”一事做含混处理的“浪速”舰舰长东乡平八郎、“秋津洲”舰舰长上村彦之丞则明显要运气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