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死了杨贵妃?历史上杨贵妃为什么会被杀死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的故事 , 可谓家喻户晓 。但是 , 杨贵妃魂归离恨的真正原因 , 或者说是被谁杀死的 , 诗家有不同的说法 。
杜甫与白居易观点相反
杜甫名诗《北征》最后一节 , 写到“马嵬事变”:“忆昔狼狈初:事与古先别……不闻夏殷衰 , 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 , 宣光果明哲……”从其中“中自诛褒妲”一句看 , 杜甫似乎是说 , 杨贵妃是被唐玄宗亲自下令处死的 。
刘禹锡《马嵬行》诗转述当地小孩子的说法:“军家诛戚族 , 天子舍妖姬 。”具体细节是:“群吏伏门屏 , 贵人牵帝衣 。低回转美目 , 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 , 倏忽舜英暮 。”意思是 , 唐明皇在军人的逼迫下 , 不得已(请特别注意“舍”字)用内含金屑的毒酒赐死杨贵妃 。
白居易《长恨歌》叙述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至“西出都门百余里”的马嵬驿时 , “六军不发无奈何 , 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 , 回看血泪相和流 。”显然 , 白居易认为 , 杨贵妃是被扈从军人处死的 。
郑畋《马嵬坡》诗是这样写的:“玄宗回马杨妃死 ,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 , 景阳宫井又何人!”诗中虽然说唐明皇难以忘怀杨贵妃 , 但主要内容是:拿南朝陈后主(隋军攻占南京时 , 他跟妃子张丽华、孔贵嫔一起躲在景阳宫一口枯井里)作反衬 , 说明唐明皇圣明 , 能够在危急时刻 , 为了国家利益 , 下令处死自己宠爱的妃子 。
这几首诗 , 都是唐人咏“马嵬事变”的名诗 。他们的观点态度 , 大致可以分为三派:杜甫、郑畋似乎认为 , 唐明皇在处死杨贵妃一事上是主动的;白居易强调扈从军人(六军)的作用 , 没提唐明皇的作用;刘禹锡介于两者之间 , 既强调了军人的作用 , 也没有忽略唐明皇的作用 。
那么 , 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呢?
史书说得也含糊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二引魏泰《隐居诗话》 , 对刘禹锡、白居易的观点、措辞很不以为然 。魏泰特别赞赏杜甫的说法 , 因为它肯定了唐明皇能够吸取夏商末代君主的失败教训 , “畏天悔过 , 赐妃子以死” 。至于郑畋的《马嵬坡》 , 意思倒是没错 , 但是 , “词句凡下 , 比托无状” , 不值得一说 。
今人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一书中 , 完全不同意魏泰“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观点 。他认为 , 魏泰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 。他认为:这几首诗中 , 白居易写得最好 , 因为“写出了事实的真相 , 写出了唐明皇无可奈何的心情 , 也写出了在危急时牺牲杨贵妃的丑恶表现”;刘禹锡写得不如白居易 , “刘虽然也写了事实 , 但他用‘妖姬’两字 , 具有‘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点”“郑畋歌颂唐明皇是圣明天子 , 违反官军迫死杨贵妃的事实 , 是不对的”“杜甫还要替唐明皇美化 , 写得最不行” 。
我认为 , 周振甫先生的观点 , 也未免带有时代的烙印 。其实 , 孰是孰非的问题 , 都是可以讨论的 。首先 , 杨贵妃被处死 , 原本就是多方作用的结果;其次 , 史书记载也颇含糊 , 不见得是诗人们故意歪曲;再次 , 评论诗歌好坏 , 不能简单依据是否反映了自己认为的所谓“事实” , 还应该考虑到写作的时代背景等情况 。例如 , 杜甫写《北征》一诗 , 时当“安史”乱中 , 肯定唐明皇“中自诛褒妲” , 或许有勉励君王、激励斗志的用意 。萧涤非先生的《杜甫诗选注》云:“在当时危急存亡的情况下 , 把皇帝说成一个昏君 , 便要影响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情绪……”此说有理 。事实上 , 杜甫也并非真的认为 , 杨贵妃就是唐明皇亲自处死的上引《北征》诗句 , 接着还有“桓桓陈将军 , 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 , 于今国犹活”几句 。杜甫特意提到当时兵谏主事者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 并给他如此崇高的评价 。可见 , 杜甫并没有丝毫抹杀军人作用的意思 。他只不过是把话说得委婉一些 , 艺术一些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