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 , 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 , 又称蓟北楼 , 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 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
前:过去 。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
念:想到 。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
怆(chuàng)然:悲伤 , 凄恻的样子 。
涕:眼泪 。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 , 我深感人生无奈 , 独自凭吊 , 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译诗】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 , 我独自感伤 , 泪水流下!
赏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 , 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 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 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 , 他直言敢谏 , 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 , 屡受打击 , 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 , 悲从中来 , 并以“山河依旧 , 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 ,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 , 富有感染力 , 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 , 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 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 , 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 , 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 , 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 , 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 , 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 , 只见茫茫宇宙 , 天长地久 , 不禁感到孤单寂寞 , 悲从中来 , 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 , 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 , 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 , 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 , 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 , 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 , 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 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 , 而只是登台的感慨 , 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 , 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 , 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 , 其意境雄浑 , 视野开阔 , 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 , 富有感染力 ,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 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 , 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 , 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 , 凌空一笔 , 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 , 画面顿时神韵飞动 , 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 ,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 , 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 , 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 , 格外动人 。
- 苏洵《六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 谭嗣同《狱中题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舟夜书所见》作者查慎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 【夏日杂诗】原文赏析,清代陈文述七言绝句
- 《江城子middo;画楼帘幕卷新晴》卢祖皋原文翻译赏析
- 晚唐诗人雍裕之《柳絮》,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 鱼玄机《卖残牡丹》赏析
- 柳永《雨霖铃middo;寒蝉凄切》赏析
- 刘长卿《过贾谊宅》唐诗鉴赏
- 储光羲《钓鱼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