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七十二疑冢”之谜:在风水学上,阴宅风水也和阳宅风水一样,不但直接关系到死者本人入土后的安适不安适,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吉凶和荣枯 。朱元璋一直认为,他的发迹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谢祖父对墓地的选择,而当他考虑自己的身后事时,自然不会忽略这一点 。
朱元璋陵墓的地址是他自己选择的 。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北依钟山主峰,阜高150米,泉壑幽深,紫气蒸腾,云雾山色,朝夕多变,自古就有“此地多奇岭,千云非一状”的美誉 。而且林木苍苍,浓荫蔽日,溪涧蜿蜒,流水潺潺,古代许多著名的寺观和重要的墓穴多建于此 。
【朱元璋七十二疑冢之谜:朱元璋墓穴在哪里?】陵园的修建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动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体工程,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才完全建成,历时25年 。洪武十五年八月,先入葬了皇后马氏,因皇后谥号“孝慈”,所以将陵墓定名为“孝陵”,也有“以孝治天下”之意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称东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崩于西宫,与马皇后合葬此陵,殉葬的嫔妃46人 。
当时的孝陵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 。陵内植松10万株,养鹿千头,每只鹿颈间都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号称“长生鹿” 。为保卫孝陵,专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军士5600人 。若有樵夫误入山陵,即被“正法”斩首 。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2员,40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了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现存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石像翁仲、大石桥、宝城、墓冢及清末所建碑亭、享殿等,仍然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凝聚着不散的帝王之气 。
据记载,孝陵的红墙周长22.5千米,相当于当时京城城墙长度的三分之二,可见规模之庞大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 。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等建筑,过了棂星门折向东北就进入了陵园的主体部分 。陵园主体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
清代康熙等皇帝都曾到明孝陵拜谒明太祖,但是后来随着清朝国力下降,无力修复,明孝陵渐渐荒芜,尤其是在咸丰年间成为太平天国和清廷战争的主战场,几乎使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的御碑甚至倒地破碎 。到现在,陵内所有木质结构的殿堂早已焚毁,但从遗存的石质基础仍能看出当年的布局规模 。它与北京十三陵的布局和建筑形式相同,但要比十三陵中的帝陵大得多,可见明代诸皇陵都是以此为蓝本的 。
有传说朱元璋未必真的葬在这里面,而是怕有人在他死后报复他,像曹操那样设了七十二疑冢 。不过这些传说并没有充分的根据,因为孝陵在朱元璋去世以前已经建成,到了朱元璋死的时候,陵墓的一切设施都已就绪 。而且,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死的,南京地区当时已经进入夏季,停灵七天以后,就立即葬入了孝陵 。如果在别处另造新陵,在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 。再者,孝陵的位置紧靠宫城,北倚钟山,南有皇墙,内有神宫监,外有孝陵卫的官兵日夜巡逻,其安全的程度远较别处为高 。此地汇聚了南京的龙气,朱元璋既然选择了此地作为陵寝,他是不会遗命舍此而他葬的 。
- 明朝清官回乡缺钱,做了一件事,朱元璋震怒
- 明朝时一个死刑犯要被问斩为何说出自己的祖先后被朱元璋赦免?
- 朱元璋长相之谜:脸上是否真的有72颗大麻子
- 从朱初一到朱重八,朱元璋和刘伯温的三世恩怨
- 朱元璋跌倒,一人过来扶,最后却被斩立决
- 残暴朱元璋处治官员出怪招:刷肉抽肠不手软
- 徐达是怎么死的?徐达真是被朱元璋赐死的吗?
- 朱元璋死后谁继位朱元璋因何传位与孙子朱允炆
- 皇子老师问皇帝:小儿顽劣,可训乎?朱元璋这样回答
- 朱元璋亲自剥桔子给儿子吃,母亲却让儿子赶紧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