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有着哪些治病轶事?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二 )


一般来讲 , 引发眩晕的主要原因 , 大多认为与肝风有关 , 如《黄帝内经》就有“诸风掉眩 , 皆属于肝”的说法;忧郁恼怒等情志因素也能导致肝气不调 , 气郁化火 , 肝阳上亢 , 肝风内动 , 上扰清窍 , 发为眩晕;中医有“乙癸同源”之说 , 由于肾精匮乏 , 导致肝木失养 , 也会发生眩晕 。战栗在这里是由寒冷所致颤抖;恶寒多见于外感表证或阳虚里证 , 五月而向火 , 也证明其为寒 , 然而寒证应该喜欢热饮 , 而本案却不喜欢热饮 。则应该值得我们反思了 , 这个细节也许无关紧要 , 但很可能是“独处藏奸” 。此证本为虚证 , 而出现恶寒、战栗的兼证 , 而此兼证又有寒热性质的质疑之处 。
这个就涉及判断寒热真假了 。那么 , 判断寒热真假的关键是什么?起码要有三个表现 , 一是口渴引饮(不喜热饮喜冷饮) , 二是脉搏有力 , 三是二便燥赤 , 这个患者具备口渴引饮和脉搏有力两个表现 , 这也正是整个病案的“法眼”所在 , 若忽略了这个细节 , 往往容易导致辨证迷失而出现误诊 。
而这个患者的脉象也是扑朔迷离的 , “浮之细小 , 沉之搏坚” , 是一对相反之脉 , 从这个脉象就可以瞧出端倪 , 浮之细小乃是表虚之脉 , 沉之搏坚便是内实之兆 。
从整个病案来分析 , 这是一则表虚里实、真热假寒证 。火热内郁 , 难以发越是本病的核心病机 , 然而致病原因又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患者的眩晕究竟是因何而起 , 究竟病位病性如何?从医者一进门就已经发现了 , 患者躺在病床上 , 还要几个小妾围着 , 这说明了什么?可以晓得 , 这个患者平时肯定是纵欲过度 , 损伤下元 , 导致肝肾亏虚 , 龙火内伏 , 难以发越 。
所以 , 刚开始发病的时候 , 那几个医生用干姜、桂枝等药没有效果 , 那是因为这个疾病的病因是“纵欲过度 , 肝肾亏虚 , 龙火内伏 , 难以发越” , 所以治疗原则是什么?应该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火郁发之” 。前面几个医生可能并没有深层次了解疾病的本质 , 只是根据疾病的表象 , 屡用干姜、桂枝等药 , 不仅不能发越郁火 , 反而会导致内火更甚 。
门人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 于是了解到李中梓用药的奥秘 , 对于这个患者 ,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寒热真假的问题 , 再然后才是解决表虚里实 , 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 眩晕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痊愈了 。
对于解决寒热真假问题 , 李中梓用的是黄连解毒汤加减 , 方中栀子、黄连、黄柏取黄连解毒汤之意 , 加柴胡、甘草、生姜 , 一方面清热解毒 , 另一方面 , 发散郁火 。在整个方子里 , 栀子清解郁火 , 柴胡升解透邪 , 生姜发散解表 , 此三药将成为解决此证的关键 。
对于解决表虚里实的问题 , 李中梓采取了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 , 加知母、黄柏的用意在于黄柏的苦寒泻热、补水涸燥 , 知母的苦寒泻肾火、补中有泻 , 本方的点睛之笔在于用人参汤送服 , 人参安神益智 , 对于这个患者的眩晕必有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