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锡纯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中国医学有着什么影响

【关于张锡纯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中国医学有着什么影响】张锡纯(1860~1933)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医家,他曾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声名远播,与当时江苏陆晋笙、杨如候、广东刘蔚楚齐名,被誉为“医林四大家”,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为海内“名医三张” 。极负盛名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他一生刻苦向学的心血结晶,也是他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他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的丰硕成果 。作为卓越的临床家和中西医汇通派的著名代表,张锡纯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其创新精神,发扬光大祖国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氏在创制新方的实践和成就更为后人称道 。从其临床实践来看,张氏用药有不少独到之处 。注重实效、以实践验证药用是张氏用药的一大原则 。
在理论上,常将中医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生理互证,力图沟通中西医,如认为《内经》所述厥证即西人所谓脑充血等 。此外,他临证讲究详细记录病情,用药讲求实效,创制的许多新方如镇肝熄风汤等,多为后人所喜用 。
张锡纯为人忠厚,志行高洁 。其书自序云:“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 。这种志向基于“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思想,张锡纯虽终生未直接参与政治,仍常于诗文中流露出忧患的心情 。1924年,他自题其书第五期卷首云:“自命生平愿不凡,良医良相总空谈 。坎坷无碍胸怀阔,遭际常怜国运艰 。忧世心从灰后热,活人理向静中参 。轩岐奥理存灵素,化作甘露洒大千 。”诗中委婉地表达了未能医国的遗恨 。
1954年,石家庄组织中医运用张锡纯重用石膏的经验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获得良好的效果,卫生部门曾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向全国推广 。张锡纯的这一宝贵的见解和经验在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
为济世活人计,张锡纯治医不计私利,凡有心得发现,必于医界公布 。刊印书籍有赠送惯例,每难盈利 。至于他对静坐吐纳术(当时特风行于学校)的体会,更多向医界提倡,以为不仅益于养生且利于治学 。他的朋友和病人既有军政界要人,也有城乡贫民,相处中均一视同仁,不见傲下媚上形迹 。他不置产业,日常业务仅足维持生计 。1913年,黄河泛滥,有一灾区孤儿流落至大名,病饿垂危,张锡纯携至寓所救活 。因不知其乡贯里居,即收为义子,取名张俊升,成人后为其家立业,使谋生于天津 。张锡纯逝世前终于查清其为河南滑县卢姓,遂改名卢俊升,一时传为义举 。
张锡纯不避劳苦,自奉甚俭,常念学与年俱进,终生治学不辍 。虽至晚年,每为人合药饵,必躬自监制;修订著作及复信答疑不肯假手他人 。又力辟医不叩门之说,每遇疑难重证,辄辗转筹思,查考书籍,一旦有定见,虽昏夜立命车亲赴病家调治 。即或病在不治,亦勉尽人力,每救疗至殓服已具,不肯稍有懈怠 。时人称之为一代大师,实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