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管仲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管仲论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原文: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译文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夷、狄等异族,终其一生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 。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 。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
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根源而预兆 。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 。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 。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 。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 。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
【苏洵《管仲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然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 。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人 。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 。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 。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 。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 。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们也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