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辛酉政变慈禧太后为保命而发动的政变( 二 )


根据当时气力的对比,“朝臣势力”占有尽对的上风,新天子尚未登基,八大臣就开始执掌大权,包揽一切政务,全然不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也许就在此刻,慈禧有了危机感,动了政变的心思 。八大臣自以为控制了实权,忙于料理咸丰的丧事,在慈禧的暗召下,此刻一个关键的人物出场了,“帝胤势力”的重要人物,慈禧的小叔子恭亲王奕訢来热河为皇兄奔丧,答应恭亲王奕訢来热河,应该是八大臣犯下的第一个致命错误,恭亲王奕訢的到来,为“帝后势力”和“帝胤势力”的联合提供了机会,也应该是慈嬉策划政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野史记载,为了联系奕訢来热河,慈嬉把心腹太监安德海公然责打一顿,然后下令送他到北京内廷处理,懿旨就这样叫安德海带到了北京 。慈嬉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与“帝胤势力”取得了联系 。
据说,恭亲王祭奠完皇兄后,往拜见两宫太后,与两宫太后密谈达两小时之久,一个完整的政变计划就这样形成了 。当八大臣中有人提出叔嫂见面有危险时,肃顺曾傲慢的说“见就让他们见,鬼子六(恭亲王奕訢)能玩的出什么名堂?”恭亲王奕訢在热河停留了六天,就回北京预备往了 。此刻,八大臣竟无丝毫警觉,慈禧再一次表现出极强的政治谋略,周旋于八大臣之间,暗中算计、表面应付,10月7日,两宫太后召见八大臣,慈禧说,郑亲王端华事情太多,留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 。端华甚为感动,谢恩辞往了“步军统领”,慈禧尽不含糊,立即说:“那就让醇亲王奕譞做吧 。”
醇亲王奕譞是同治的皇叔,也是慈禧的小叔子,属于“帝胤势力“的重要成员,就是他在后来亲手把肃顺抓了起来 。于是,整个北京城的卫戍部队的权利被慈禧把握住了,这应该是“朝臣势力”犯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放弃了军权,慈嬉不显山不露水的捉住了关键的京城军事调度权 。10月26日,咸丰灵驾从热河起运回京,慈禧以同治年幼为由,只护送灵驾一天,先行回京 。肃顺等人不知何故竟然同意了,这应该是八大臣犯下的第三个致命错误,让拥有“御赏”和“同道堂”印玺的两宫太后脱离了自己的视线,慈嬉有了充裕的时间往布置政变事宜 。
11月1日慈禧到京,立即接见恭亲王奕訢,第二天,11月2日,发动政变,一举将八大臣的“朝臣势力”彻底毁灭 。在整个政变预谋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切都在慈禧的掌控之中,充分的显现出慈禧惊人的政治能力,她深知自己人单力薄,内联慈安(帝后势力),外联奕訢(帝胤势力);为了取得军权,向八大臣示恩;为了抢占先机,以同治年幼为由,先行回京 。以肃顺为首(朝臣势力)的八大臣倒象不谙世故的迂腐之辈,一步步的走进了慈禧的圈套,竟浑然不知 。
须知,是年慈禧27岁、慈安25岁、奕訢30岁,算是很年轻的了,而肃顺等人,年齿都在他们三人之上,其从政经历也都有些年头了,他们的失败,只能说明他们的无能 。同时,也充分的表现了慈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果敢、谋略与魄力 。叶赫那拉氏所以登上了权利的顶峰,有其历史的必然,也是其奋斗的结果 。假如她眼睁睁的看着儿子的权利易手,那悲哀的不仅是慈禧自己,应该是整个爱新觉罗家族 。所以说,“辛酉政变”成功,应该是大清王朝政治格式的一次重新排列,是优越劣汰的结果 。
咸丰在世时,肃顺等人已显露出其乱***臣的面目,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英法联军攻进北京,不仅不力谏天子守国门,却伴随咸丰规避热河,此等党群,即使把握了大清的权利,恐也不会有什么建树 。而慈禧此刻的表现却与之截然相反,“当皇上之将行也,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镇摄一切 。”其赤诚之心,很有些不让须眉 。多亏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慈禧,将这帮乱臣贼子一扫而尽,否则不知道还会出什么乱子 。严格的说,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慈禧应该是一个政治新星,“辛酉政变“的成功,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