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鲁山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
⑵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
⑷幽径:小路 。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 。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
⑹何许:何处,哪里 。
⑺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 。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 。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 。”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 。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 。“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 。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行”所感 。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 。“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 。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 。“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 。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 。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 。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 。“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 。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 。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 。“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