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凌叔华的绘画在国内外的声誉怎么样?

凌叔华的绘画在国内外有着很高的声誉 。她既善工笔,又善写意,墨迹淡远,秀韵入骨,曾被国内外的名家所称道 。五十年代凌叔华在波士顿办的画展,87岁的凌叔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对此津津乐道,当时著名法国传记作家、法国艺术学院院长莫洛亚为她的画展写了锦上添花的序言 。莫洛亚称她是一位"心灵剔透"的中国女性,莫罗瓦说她是一位多才多艺"心灵剔透"的中国女性 。她的画属于"文人画" 。所谓文人画是画家借画中的事物来表现自己的灵魂、思想感情的一种画法 。
莫洛亚介绍说:"在这种富于诗情的绘画中,山、川、花、竹等,既是固有物体,又表现思想 。其中的静与空白和线条,所表现的并无不同,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人常把书法、绘画、诗歌融为三位一体的艺术,文人画便是恰到好处地控制了这三种要素而成的 。中国艺术家虽受传统薰陶,但并不抄袭古人作品,而是努力摆脱窠臼,显示出自己的境界 。他们并不呆板地以模仿自然为能事,而认为重要的是能创造一种诗的意境,所以凌叔华的工夫并不在表现面上的努力 。
她画的那些雾气溟俶的山峦,两岸线条模糊得几乎与光相混的一抹淡淡的河流,用淡灰色轻轻衬托的白云,构成她独特的,像在膝陇的梦境里涌现出来的世界 。她的艺术的另一特色,则是她知道怎样运用她的魅力,寥寥数笔,便活生生地画出一株幽兰,一茎木兰花,或一串苹果花的蓓蕾 。她用中国墨,在洁白的画面上,单纯、简捷得几乎无以复加,几乎可以说这是一种抽象的笔法 。
但看她描绘自然的曲线,又能令人忆起这些花枝和花朵的实体,其实,这是由真实的存在发生和传出来的 。"
这段文字对凌叔华绘画艺术的评价是精当的 。她是作家、画家,绘画活动是她一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自己所作的山水花卉曾被波城和印城博物馆购买保存 。1968年英国大英艺术协会也曾借出她在法国展出的文人画在伦敦展出 。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翌年法国政府令陈源离开巴黎乔治五世大街11号(11 AVENUE GORGE 5),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66年辞职,其家庭生活也愈加困顿,难以维持 。
1967年至1968年
【民国才女凌叔华的绘画在国内外的声誉怎么样?】凌叔华在加拿大任教,讲授中国近代文学 。回英国后,应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邀请,曾作中国近代文学和中国书画艺术专题讲座多次 。1972年至1981年,先后五次回国,遍访祖国的大好河山,作画写文,优美的散文《敦煌礼赞》(刊于《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集》)就是她参加了敦煌石窟后写下的佳作 。她先后发表独幕剧,在香港《大公报》、《南洋商报》上发表介绍祖国名胜和文艺作品多篇 。她也用英文写作,所写的一些关于祖国的文化艺术、风俗人情的作品如《汉画石拓》、《明代木版画》、《中国庭园》、《乡村生活》、《敦煌千佛洞》等,在英国各报刊发表后,得到知识界的普遍好评,尤为英国现代最有名气的女文学家维吉妮娅·伍尔芙(Virginia Woolf)和英国桂冠女诗人萨克威尔·威斯特(Vita Sackville-Wost)所赞赏 。
她的自传体的英文作品《古歌集》(ANCIENT ME LODIES)是在V·W00lf指导下写成的,被誉为是一部令人陶醉的作品 。她对凌叔华说:"写书不要专为外国人读 。要为自己所见所知道的写 。"凌叔华说:"这对文学工作者很有道理 。"《古歌集》出版后极为文化界注意,英国读书协会(BOOk Society)评它为当年最畅销的名著,《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还特别撰文加以介绍 。凌叔华也因此而驰名于国际文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