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起历史上的盛世总是说汉唐而不说两宋?( 二 )


兰州晨报:宋朝的城市化程度很高 , 其城市化率能否在时间纵向上与真正的现代城市相比较?
吴钩:说到宋代的城市化程度 , 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据比较 。赵岗等学者的研究显示 , 北宋的城市人口占20.1% , 南宋时达到22.4% 。如果据日本汉学家斯波义信的看法 , 南宋鼎盛时期的城市化率可能达到30% 。而清代中叶(嘉庆年间)的城市化率约为7% , 民国时才升至10%左右 , 到1957年 , 城市化率也不过是15.4% 。如果以1亿人口计算 , 即有超过2000万的宋朝人成为城市居民 。
再来看宋代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 。北宋开封与南宋杭州的城市常住人口 , 都超过了100万人 。而在北宋时代 , 伦敦、巴黎、威尼斯等西欧城市 , 人口不过10万 , 被欧洲人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大马士革 , 人口也不过50万 , 相当于唐代的长安 。今日开封市的市区人口 , 也才80多万 。
兰州晨报:“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 , 自始注重国防 , 偏在军事上的作为 , 不及其他任何主要朝代 。”这是黄仁宇认为宋朝“似非而是的现象”之一 。作为宋史研究者 ,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吴钩:宋朝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出身于军人 , 由兵变而登上皇位 。在他之前 , 已经有五个短命王朝因变兵登场 , 再因兵变收场 。我觉得再没有一个人比宋太祖更清楚兵变的诱惑与可怕了 。所以 , 宋太祖立制的一个方向 , 就是防止兵变的故事再一次发生 , 这也导致了宋王朝在军事上的作为可能不及其他王朝 。作为一名历史观察者 , 我认为宋太祖的做法 , 是事出有因 , 情有可原 。
兰州晨报:在言说方式上 , 书中对宋代的一些生活方式、经济制度、公共设施等有点“故事新解”的意味 , 但始终没有陷于“戏说”的油滑 。在本书写作中 ,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你对市场和学术两方面的兼顾?
吴钩:我在《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一书中 , 频繁使用了一些现代概念 , 比如说“招投标制度”、“城市消防”、“廉租房”、“缓刑” , 作为名词、术语 , 它们当然产生于现代 , 但名词、术语背后的制度 , 则是宋代确实已经具有的 , 只不过不那么叫罢了 , 比如宋人将“招投标”叫做“买扑”、“扑买” 。我觉得 , 使用一些现代概念 , 只要不是“无中生有”、不是“戏说” , 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 真切理解宋代某些制度的“现代性” 。
写作这本书 , 我心里有一个追求:以做学问的态度 , 写更有可读性的文字 。大概这也可以理解为“市场和学术两方面兼顾”吧 。书中或有“惊人之论” , 但这些论点 , 都有史料支持 , 而非“故作惊人语” 。(原文来自吴钩)
【为什么提起历史上的盛世总是说汉唐而不说两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