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和戴爱莲怎么认识的?后来为何离婚?

1938年武汉失陷后,叶浅予随着军委政治部第三厅撤退到桂林 。随后奉命到香港筹办宣传画刊《今日中国》 。画刊出版后的一天,宋庆龄的秘书廖梦醒突然来到编辑部,说孙夫人要为延安筹措一笔医疗器械的基金,特地请来华侨舞蹈家戴爱莲举行义演,要《今日中国》画刊在宣传方面给与支持 。为此,叶浅予到戴爱莲的练舞厅画速写,还准备为她的义演设计一张海报 。
戴爱莲,祖籍广东新会县,于1916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她祖父自幼家贫,无以为生,跟随被招募的华工到了西印度群岛 。当时,他年龄小,不知自己姓什么,只知自己叫阿大 。在广东话中,“大”与“戴”同音,在登记造册时就被写成“戴”姓 。这样,他的后人就姓“戴”了 。
戴爱莲从五岁开始学习舞蹈,14岁时全家定居伦敦,继续学习舞蹈 。经过九年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名精通芭蕾舞又掌握现代舞的青年舞蹈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爱莲在伦敦多次参加筹集抗日资金的义演 。1940年春,戴爱莲回到香港,受宋庆龄委托参加支援抗战募捐的演出活动 。
为准备演出,戴爱莲每天在练舞厅练舞,叶浅予每天来画速写 。在一次休息时,戴爱莲走过来看到了叶浅予的速写,她惊呆了!她从来没有见过画得这么惟妙惟肖的 。戴爱莲这才仔细地打量起这位一连几天都在画自己的画家 。他们相识了!刚一接触时,戴爱莲一口英语,而叶浅予的英语只有中学水平,遇到了交流的困难 。如在往常,戴爱莲极少与不说英语的人交流,但这次戴爱莲对叶浅予的印象不错,乐意与他的乡土腔的英语交流 。经过几次接触,叶浅予边说边学,他们大体能够交流了,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
戴爱莲的义演是在九龙半岛酒店举行的 。为了这次义演的成功,叶浅予就像自己的义演一样,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尽心竭力地忙前忙后 。他既是舞台监督,又是服装管理 。帮助戴爱莲顺利地完成了筹资义演任务 。为此,戴爱莲十分感激他,宋庆龄也对他很满意 。孤男寡女的爱情就在这次义演中,悄悄地酝酿在他们的心头 。
义演结束后,戴爱莲跟叶浅予说,她想到延安去,不知能否陪她一起去?叶浅予就此提出了确定关系问题 。戴爱莲不但没有拒绝,反而高兴地将叶浅予抱住亲了起来 。
他们举行婚礼时,宋庆龄应邀担任他们的主婚人,保卫中国同盟、《今日中国》编辑部、驻港的文艺界的朋友,以及戴爱莲的在港亲属等数十人出席了婚礼宴会 。几天后,叶浅予和戴爱莲离开香港,经过15天的辗转路程,他们来到重庆 。
在叶浅予和戴爱莲临行前,宋庆龄为他们给周恩来写了封信,请周恩来帮助戴爱莲到延安 。他们在重庆化龙桥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要他们留在重庆,说是大后方更需要他们开展工作 。这样,叶浅予和戴爱莲就留了下来 。在重庆,戴爱莲举行了演出活动,使大后方的民众得以一睹她的风采 。后来,她到国立歌剧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还应教育家陶行知之聘,创办了育才学校舞蹈组 。1945年夏天,叶浅予与她一起到川北、西康等地采风,搜集了大量少数民族舞蹈素材,用拉班舞谱记录了七八个藏族舞蹈,还创作了藏族舞蹈《春游》、彝族舞蹈《倮倮情歌》等民族歌舞 。叶浅予除了画了很多风情速写外,还完成了四万多字的《打箭炉日记》 。
1949年建国后,叶浅予和戴爱莲都到了北京 。叶浅予当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戴爱莲被聘为北京舞蹈学校校长 。他们的生活开始安定下来,各自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完全可以携手并进,大展鸿图了 。可是,戴爱莲却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原因是她已经爱上了一位年轻的舞蹈家 。这样他们间的十年婚姻也就宣告结束了 。不过正式办理离婚手续却是在195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