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养性斋:唯一一个破例给洋人居住的宫殿

殿之中,这宫殿里的人虽然名字不同,长相不同,穿着不同,可有一样他们是相同的—“国籍”,即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 。
这里小编想问大家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这紫禁城里除了中国人外能住外国人吗?
当然不行了!古时候,外国人经常来中国,比如乾隆年间的英使臣马格尔尼,当时他带了很多珍贵的礼物过来(不过,乾隆当时压根没看上眼),那皇帝也没在紫禁城里给他开间房住,反而还让他住到了城外 。所以,紫禁城的规矩是很严的,非我族类,岂能和我同住一屋檐下!
不过,这“规矩”终究是死的,人是“活”的啊,外国人不得居住紫禁城这条铁令在清朝末期时就被打破了,有一位外国人就曾住到了紫禁城中 。他是谁呢?
末代皇帝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
庄士敦是英国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找工作时,他凭借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当时被誉为“最金饭碗”的英国殖民部 。同年,他就被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派往香港,由于他汉语说得不错,不久就成为了英国驻香港殖民机构的正式官员 。1904年,庄士敦又被殖民部派往威海卫,当上了英国驻该地区公署的行政长官 。在威海卫当官期间,庄士敦很清廉,不贪污不腐败,他还苦学了威海话,每次办事都会用很流利的威海方言跟老乡们交谈,了解情况 。后来他离开威海卫时,临行前当地百姓们还送了他一碗清水,意思就是说你当官很清廉,百姓们都爱戴你 。
庄士敦非常喜欢中国,可以说是当时洋人中的“中国通”,他喜欢儒、道、佛、墨家的思想 。闲暇时,总愿意到深山中的寺庙里去,与高僧们畅聊 。在他担任溥仪老师的前两年,中国正处于乱世,满清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张勋复辟也失败了,满清的小朝廷只能在紫禁城的后廷部分“苟延残喘” 。
【故宫的养性斋:唯一一个破例给洋人居住的宫殿】当时,身为溥仪老师的徐世昌准备出任民国大总统,不能再继续为溥仪当老师,于是便有人建议,要不为溥仪挑选一位熟悉外国政治和各国国情的老师,教教他英文和自然科学知识,以防以后国内政局有变,溥仪还可以以出国留学为名保住皇室血脉 。于是千挑万选之下,终于确定了庄士敦为溥仪的老师 。
宫里来了位“洋老师”,这可炸开了锅,溥仪当时仅有十几岁的年纪,对这位“洋老师”是又期待又“害怕”,据庄士敦后来的回忆录里写道:“一开始,小皇帝还挺怕生,而且朝廷派了好几个太监陪着皇帝上课,其实就是监视,怕这洋老师说什么对清廷不好的东西,可后来皇帝渐渐被我的和蔼、博学、幽默打动,与我是日渐熟络起来,他时常问我外国的情况,天文、地理、历史等等 。。。”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小溥仪与庄士敦建立了如“父子”一般的感情,庄士敦当时发现溥仪近视,于是在所有人的反对声中坚持给溥仪配眼镜;他还“鼓励”溥仪剪掉辫子,结果溥仪一剪,宫里几乎所有人也都剪了;溥仪当时有了自行车,他也教他骑;可以说,这位“洋师傅”是引导他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父亲,是老师,更是朋友!
在溥仪大婚时,他特意赏赐了“一品顶戴”给这位“洋师傅”,这可是中国官员最梦寐以求的,当时,庄士敦感激涕零,一辈子都将这件官服悉心珍藏 。
为了能方便与这位洋师傅经常交流,溥仪特别赏赐了御花园的一处宫殿给他居住,即养性斋(如下图):
各位看这养性斋,两层小楼阁,楼上正中悬康熙帝御笔匾:“飞龙在天” 。楼下正中悬匾“居敬存诚”,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 。殿前遍植花草,算是御花园里位置最好的一处楼 。溥仪将此处赏赐给庄士敦作为书房和卧室 。他有很多时候都到此来与庄士敦畅聊到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