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隋唐高僧--释法泰,释法泰传翻译

在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最强盛的隋唐时期,在这漫长的480多年间,眉山本土几乎没有一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留下显赫的名字,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
释法泰
释法泰,隋朝眉州隆山县(今彭山县)人也,俗姓吕氏,事见唐朝释道宣撰《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眉州隆山鼎鼻山释法泰传 。《读史方舆纪要》说,“鼎鼻山位于隆山县东北二里 。山形曲如鼎鼻 。西魏改犍为县曰隆山,以界内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也 。俗云:昔周鼎沦于此,或见其鼻,故名鼎鼻 。”
【眉山隋唐高僧--释法泰,释法泰传翻译】下面是彭山卢道钢翻译的释法泰传 。
法泰和尚是隋朝眉州隆山县人,俗家姓吕 。他先作道士十多年,后来有所觉悟,回心向善,皈依佛门,剃发出家于象耳寺 。他诵渎《法华经》心有所得,于是虔诚抄写了一部《法华经》,写时还出现一些灵异感应 。下图是彭山象耳寺 。
他准备把经书送去成都裱装,特请了一名挑夫担送,担子一头装经书和钱,另一头装衣物,他跟在挑夫后面走 。走到一个叫笮桥的地方,桥忽然断了,挑夫跌落水中 。后来挑夫浮上岸来,但担子不见了 。法泰和尚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以为衣物和钱倒不值得多去计较,但经书却不可丢失 。随即高声呼叫:如有人下水捞得经书的,赏钱两千文 。当时有一人脱衣跃入水中,几经摸索,找到了钱和衣物,但不见经书 。法泰十分悲伤,急切地在岸边上下探望,忽见沙滩上有一衣物,即命那人取来一看,正是他写的经书 。由于经书被衣服及一些树枝杂草掩护着,托浮水面,一点也没有湿烂 。法泰十分欣喜,即以三干文钱赏与入水人 。那人却谢而不受,并对法泰说:“我见法师失经如失父母,悲伤剧痛,真诚感人,故代为寻觅,我不是为赏钱而来的 。弟子虽是一庸夫俗子,但亦明白因果福报,请把这钱拿去作宏扬佛法的资用吧 。”说完迳直去了,法泰还想问他几句,可他巳走得很远了 。
法泰到了成都,把经书裱装好,并用檀香木作匝藏起来,带回象耳寺精心放好,每晚法泰师必虔诚诵经一遍,精勤不懈,夜夜都闻到异香扑鼻 。当时有一位彪法师来寺讲法,夜间看书时,总嫌法泰师的讲经诵经声搅乱了他的心情,想去见法泰师,并叫他小声一些 。当他悄悄走到法泰师处一看,不意见到有很多人都合掌用一支足跪在地上恭听法泰师的朗朗法音,彪吓出大汗退去,自此迁住他地 。
法泰享年八十寿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