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乌孙国经历了什么?是怎么消失的?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当中 , 有一民族 , 名为“哈萨克” , 哈萨克即是乌孙的对音 。有学者指出 , 哈萨克一族 , 并非十五世纪才有 , 而是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虽然如今已经踪影飘渺 , 远在战国秦汉时期,乌孙就在自河西走廊到新疆这一大片土地的历史舞台上 , 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
乌孙是西北方的少数民族 , 其族落过着游牧的生活 。据史料记载 , 乌孙游牧的主要地区前期是在河西走廊 , 后来逐渐迁往伊犁河流域 , 乌孙国就是其族游牧后期于此建立 。
东晋十六国期间 , 乌孙国与柔然人开战 , 但军力不如柔然 , 终为其所逐 , 乌孙人从此过起了游荡的生活 。为柔然所败后 , 乌孙人向南迁徙 , 一直到帕米尔高原 , 逐渐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消失 。
“乌孙”这个名字 , 初见于西汉前期 , 这是张骞出使西域所带回来的不是成果的成果 。汉武帝时 , 为击破匈奴 , 刘彻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系与匈奴有仇的大月氏 , 意图对匈奴形成两面夹击 , 不过张骞运气不太好 , 被匈奴人抓住 , 虽未杀他 , 却也软禁了他十年 。张骞利用这十多 , 探听到了些西域的故土人情 。据《史记》的《大宛列传》记载 , 张骞回到中原后向汉武帝“交报告”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臣居匈奴中 , 闻乌孙王号昆莫 , 昆莫之父 , 匈奴西边小国也 。
【历史上的乌孙国经历了什么?是怎么消失的?】“昆莫”一词 , 在中原就相当于皇帝 , 但中原人从来屹立在世界之巅 , 对这种“边鄙小国”向来是自恃身份 , 所以决不会有“乌孙皇帝”这种解释 , “昆莫”被译为“乌孙王”是可以想见的 。“昆莫”后来又被译为“昆弥” , 这就像韩语当中的“思密达”一样 , 理解其含义了 , 怎么译已经是次要的事情 。《史记》、《汉书》等重要史书中常见“乌孙王昆莫”的说法 , 这就是把“音”和“意”结合了起来 , 更让人一目了然 。
但就切实而言 , 张骞所言的“昆莫”的确与其音有些距离 , 人们更容易接受的却是“昆弥”二字了 。我们从《十六国春秋辑补》卷十一《后赵石勒》之中可提取出一些史料 , 对其与乌孙的“昆莫”进行类比 , 可知乌孙王称号“昆莫”及“昆弥”等可以稍作解释 , 即“昆人的伯克” 。这就是说 , 乌孙人在改其族名为乌孙之前 , 是自称为“昆人”的 。
考昆人之“昆” , 其上古读音约莫为“浑” , 即匈奴的“浑邪” , 而相对来讲 , 匈奴的“浑邪王” , 有时候又被译成“昆邪王” , 如《汉书》中的《金日禅传》中所记 , “金日禅字翁叔 , 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 。武帝元狩中 , 票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 , 多斩首 , 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 。其夏 , 票骑复西过居延 , 攻祁连山 , 大克获 。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 , 召其王欲诛之 。昆邪、休屠恐 , 谋降汉 。”
现在 , 乌孙国的由来就清楚了:乌孙本为“昆” , 曾于河西走廊游牧 , 在汉代初期被大月氏所灭 , 后来得匈奴单于相助得以复国 。此后这些人向西迁徙 , 占领了大月氏原来的属地 , 取而代之 , 并在伊犁河流域立国 , 而剩下的人因为某种原因未能西迁 , 归附于匈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