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年代:唐
作者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
作品赏析
【注释】:
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车尔成河 。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 。军师:似应为车师 。蘅塘退士本作军师 。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县 。
1、金山:即阿尔泰山 。
2、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
3、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
【简析】:
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韵译】:
你难道不曾看见,
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
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
轮台九月的秋风,日夜在狂吼,
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大如斗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 。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
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
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
将军身著铠甲,日日夜夜不脱,
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
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
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
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
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
【评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 。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
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
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 。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 。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 。“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 。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 。这是白天的景象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 。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 。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 。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 。“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