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烈的故事,王尔烈巧训皇子

乾隆有17个儿子,最看重的是15子永琰 。永琰14岁被秘定为太子,王尔烈被钦点为老师 。
凡皇子几乎都是傲慢难教,而永琰更是放荡不羁 。王尔烈一来,永琰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 。
这天,王尔烈给他出了个文题《明月叫天边》 。永琰说:“老师,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安有月在天边叫唤的道理?”于是,就找到了父皇乾隆,乾隆也皱起眉头,心想,明月都在照天边,哪有明月叫天边的道理?
乾隆毕竟是一代明君,他对永琰说道:“皇儿,老师有所教必然有所指,你还是去向老师请教 。”
哪想王尔烈不但没有告诉,反而又给出了一道文题,并要同上题一起交来 。这个新出的文题是《黄犬卧花心》 。永琰看了说:“老师,黄犬怎能卧在花心上面啊?”王尔烈耐心说道:“皇子,常言未读万卷书,难识万里路 。你还是先走走看,了解了解实际情况 。为师的话,汝切不可不听啊!”
永琰听了这话,脸色都有些变白了,又找到乾隆那儿去了 。乾隆一听,觉得永琰说得有理,就对王尔烈说:“你出的题我看过了,是不是应改为《明月照天边》、《黄犬卧花荫》?”王尔烈说:“没错,我不仅是出了这样文题,还想要皇子出去走走,周游天下,也许能得到解答 。”王尔烈就奏请乾隆,命皇子去川南蒙山一带走走,此二句可得分晓 。他还让永琰去蒙山顶上将茶叶带回几片,再把扬子江水灌回几瓶,也好作沏茶用 。乾隆帝准奏 。
于是,太子微服简装,向江南奔去了 。
一日,永琰见一农家正在办置丧事,一个老农夫在发丧老伴 。老农夫给老伴写了两副挽联:油也无,盐也无,真真把你苦死了;目紧闭,口紧闭,确确比我快活些 。前生跟我,可怜薄命糟糠竟归天上:后世嘱卿,不是齐眉夫妇莫到人间 。
永琰心想,民间竟有这样凄苦的事,于是佯装路人,让小太监扔下些散碎银两走了 。
又行几日,来到一个小村子,村子里出了宗奇事:有户农家娶媳妇,新媳妇刚下轿,老祖母竟然高兴死了 。这家请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外面的大门旁:遇丧事行婚礼,哭乎笑乎,细思想哭笑不得;辞灵柩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永琰看了,心想世上事真是千变万化,民间竟有这样奇巧事 。
这天,永琰来到蒙山,宿在山顶的青云寺中 。永琰在山顶上四处观望,忽地想起王尔烈出的那个文题,于是问寺里的方丈志空和尚:“听说这里有一奇景,称之为明月叫天边 。我不明白,这明月如何能在天边叫呢?”志空道:“施主所说的明月,乃是本寺树林中的一种鸟 。它如黄鹂大小,在月光下的叫声尤为动听,因此说明月叫天边 。寺后松林里就有明月鸟,不妨到那里一看 。”永琰非常高兴,跟着老和尚到寺院后面的松林里,到那儿一看,那鸟果然是在松树上欢快地叫着 。老和尚见永琰看得出神,说:“你再仔细瞧瞧,那鸟的蓝胸脯上有一个圆圆的白圈,宛如明月,于是人们就称之为明月,这就是它名字的出处 。”永琰一听,方才清楚,这“明月叫天边”是言之有据的 。他又问道:“老师父,明月叫天边我弄清楚了,还有一个黄犬卧花心可准确?是否应是黄犬卧花荫?”老和尚笑了,“施主,在咱们这蒙山里,黄犬可不是黄狗啊!此处的黄犬是一种蜜蜂,黄膀、黄翅、黄腹、黄背、黄顶、黄尾,那颜色颇像一只黄犬,故此得名 。”说着,老和尚拉着永琰向寺院后面的山茶林子走去,只见那漫山都是绚丽灿烂的山茶花,永琰走近细看,每朵花都是五瓣,花心里落着一只蜜蜂 。老和尚对永琰道:“你看,它像不像狗?你看是不是黄狗卧花心?”永琰点头称是,心里想,老师文题亦是言之有据,黄犬一词确有出处 。此时,永琰才知道自己的见识实在太少,但少年的轻狂之气又怎能一退而去,他拿着方丈送给的茶叶,故意取回扬子江左岸、右岸、江心三种水,为的是试探王尔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