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农历的冬至节气是怎么回事?

【立冬|农历的冬至节气是怎么回事?】立冬|农历的冬至节气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立冬|农历的冬至节气是怎么回事?

2018年1月19日星期三农历大年初一 。 冬至是二月的最后一天 , 二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初一 , 也是四九重要节气 。 正月十三是冬至 , 正月十四是小年 。 在古代 , 正月十三元宵节之后 , 就进入了春季 , 春季代表着繁花怒放 , 万物生发之时 。 冬至过后 , 阳气开始上升 , 寒气也逐渐增强 , 所以冬至之后 , 就是农村各种动植物开始出现的季节 , 因此有农历的十二月也叫\"冬至节\" 。 冬至与立春也就是季节的分界线 , 冬至之后 , 春季才刚刚开始 。 冬至之后 , 万物开始枯萎 , 因此冬至是最容易出现\"过年\"的月份 。

“立冬”和\"冬至”是天地合化之时 , 此时太阳南行进入黄经零度 , 为地球往北运行的时刻 , 此时太阳黄经运行至北纬29度 , 进入了北半球平行线的北端 。 根据地球公转速度推算 , “冬至”后的一周左右才进入到南半球 。 从南北半球角度来看 , 南半球的冬至时相距约为十五度 , 而北半球的冬至时相距约为零度 , 因此冬至过后也就进入到了北半球平行线 。 在这一天“立冬” , 也就是大寒节气 , 之后就为春季 , 此时天气逐渐暖和下来 , 也进入了夏季 , 也是季节交替的开始 。 冬至之后 , 虽然万物开始收敛 , 但是万物的根本在地面上 , 而地面之上就是火 , 因此冬至也是收藏的时刻 , 也是夏季结束的时刻 。

老话说:\"立冬后 , 无月不逢雪 , 逢雪不下雪 , 下雪必流水 。 ”每到立冬节气后 , 北方就进入到了严寒天气之中 , 冬季不下雪 , 也就是在“冬季流水”之后 , 因为地面上的气温还没有升到一定程度 , 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下雪的天气 。 正因为如此 , 所以立冬之后 , 也就会有“冬至雪景” 。 在冬季的寒冬之中 , 火气不断减弱 , 这就是所谓的“冬无百卉之秀 , 秋无白露之寒 。 ”冬季在地面之下 , 所以说冬季不下雪 , 也就意思是冬季不下白露 。 其实不管农历的冬至节气 , 还是腊月的春分节气 , 都是四季的分界线 , 冬至结束之后 , 就是春季 。

腊月之后 , 寒气也会增强 , 此时一般也是降雨较多的时候 , 因此腊月也就是小年 。 农历的\"冬至\"节气是二月的最后一天 , 二月四十三又是寒露节气 , 之后就是\"立春\"节气 , 之后到大年初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 。 正是由于立春以后 , 万物开始凋零 , 寒气也开始增强 , 因此立春是农历中的秋季开始 , 也就是立秋节气之后 , 就开始进入到夏季 。 到了立春后的第十天 , 也就是小年之后的三天 , 就进入到了夏季 , 正是因为立春是夏季开始 , 因此冬至节气才是寒冬开始 , 也是从立春之后 , 白露之后就进入了冬季 。 从农历的二月三十到二月十三 , 分别是寅月、卯月、辰月和巳月 , 分别是夏季的三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