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尚小云:爱喝茶,喜欢吃零食

尚小云是近现代中国京剧代表人物之一,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其一生艺术经历,恰与中国京剧鼎盛时期相始终,是京剧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他十岁入北京三乐科学班出席武生、后改青衣,刀马旦,1914年出科后,在北京童伶竞选大会上,博得“童伶大王”的美誉,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 。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
尚小云(1900—1976)男汉族籍河北南宫县京剧旦角演员
20世纪50年代初,一家人从香港迁居北京不久,母亲便带我去戏院看戏 。
记得那是个日场 。刚入座,母亲便指着戏单说:“今天的好角儿(梨园行对优秀演员的习称)是尚小云,他演的是拿手戏《昭君出塞》 。”
等呀,等呀,终于好角儿上场了 。从头至尾,只见这个叫尚小云的又唱又做,载歌载舞,身披大红斗篷满场飞,手掏翎子(将两根野鸡尾毛插在头盔上的一种美饰),露出雪白的双臂,太美了!美得像只展翅翱翔的仙鹤,盘旋而来,飘然而去 。
戏散了 。出了剧场,我就高高举起自己的双臂,对母亲说:“小愚什么时候也能有小云那样的胳膊就好了 。”
母亲笑道:“你的胳臂要像他就糟糕了 。”
“为什么?”
“他是个男的,演的是女人 。这叫男旦 。”
“我喜欢男旦!”我大叫 。身边的人转过身看着我……
王府书童
尚小云的父亲是汉军籍旗人,曾当过那(彦图)王府的管家 。父亲亡故,家境日窘 。经人介绍,母亲把十岁左右的他送到那王府去当书童 。尚小云眉清目秀,做事伶俐,颇得那王府上下的欢心 。那王看他一天到晚喜欢哼哼唧唧唱个不停,觉得这孩子是个唱戏的料,便叫人把尚老太太找来,说:“典价免了,把这孩子送到戏班吧!”
尚老太太一琢磨:当王府书童将来未必有出头之日 。如在戏班唱红,母子俩可就有了出头之日啦 。不过,她有个要求,就是小云身体孱弱,最好叫他学武生,也锻炼一下身体 。戏班本是量才器使,但冲着那王的面子,只好依从让小云习武生 。后来尚小云在四大名旦中,武工最扎实,能打能翻,火炽勇猛,独坐了头把交椅 。晚年,除了尚小云,其他三个名旦身体都发了福 。尚小云成名后,他和母亲把那王和福晋的寿诞记得死死的 。特别是老太太总是在他们生日的前一个月,就撺掇儿子去那王府唱一个晚上的堂会戏 。尚小云凡新排尚未公演的戏,又都总是在那王府先露 。特别是那王六十寿辰,在鼓楼宝钞胡同王府举办的那次堂会戏,大轴就是尚小云新排的《玉堂春》 。它至今都被梨园行和老辈子戏迷津津乐道,并被专业研究者列入20世纪有名的精彩堂会戏 。
这样的演出,尚小云分文不收 。说:这是孝敬 。
尚小云配音京剧《双阳公主》
一晚上的戏 从头顶到尾
对于多数演员来讲,尤其是那些名气大的,一个晚上的戏,多数只唱一折,也就四五十分钟 。即便“双出”(即前面唱一折,末尾唱一折),也不过一个多钟头 。可他的演出,往往一开戏就上场了,一直到剧终才下场 。他的戏是文武相间 。时间别瞧长,可嗓子是越唱越亮,故有“铁嗓钢喉”之称 。
脸上无汗 嘴不怕烫
夏天演出,无论多热,他只是前后胸、腋下的衣服有些湿,脸上却无汗 。等到演完了戏,卸了装,这一身汗才“哗”地下来 。功夫,绝对功夫!原来尚小云把汗都摄含在体内,什么时候松弛了,才叫它排出体外 。否则,舞台形象能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