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黎风俗图》 。黎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先民,在这片神奇的海岛上世代生息繁衍几千年,但黎族又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悠久历史口口相传,后人的文字记载虽屡见不鲜,但对黎族先民生活实景的描绘,唯有清代《琼黎风俗图》 。
采访人员在省博物馆看到《琼黎风俗图》是一本一尺见方,共15开页,以图、文相配的形式描绘黎族群众建屋、编织、耕种、对歌、嫁娶、渔猎、贸易、涉水、谈判等社会风俗的册页 。
省博物馆征集部主任章佩岚说,册页一般为双数,这本《琼黎风俗图》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一页,才造成现在的奇数页,虽有残缺但依然不能掩盖其国家二级文物的珍贵价值 。
一波三折回家路
《四库提要·地理类四》载:“《皇清职贡图》九卷,乾隆十六年奉敕撰 。以朝鲜以下诸外藩为首,其余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次 。”清乾隆中期朝廷发起绘制《皇清职贡图》的这一史实,引发了绘制民族图画的风气,省博物馆收藏的这本《琼黎风俗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翻开《琼黎风俗图》的第一页,中间夹着一张小纸条,有用小楷书写的“赵登禹”三字 。原收藏此册页的河南新乡博物馆馆长汪秀峰说:“赵登禹为山东国民党爱国将领,此册就是1945年前后由我馆首任馆长从其手中征集 。”
“这本真实再现清代黎族先民生产生活场景的册页,绘于清代的海南岛,几经辗转流传,最终完整地从新乡博物馆征集回海南实属不易 。”章佩岚说 。
早在1986年,《北方文物》杂志就曾对这本册页进行介绍,立即引起当时海南有关部门的重视,也曾赶赴河南新乡协商征集,未果 。
2005年,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又一次北上,前后历经3年半的时间,3次赴豫,协商不下10次,河南方面终被省博物馆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破例允许文物出省,流落异乡几百年的黎族画册终于“回家” 。
再现清代黎族生产史
采访人员看到,在这本册页的封面右上贴有行书署签:“明邓廷宣绘琼州黎人风俗图”,如果按跋文及对题的落款来定绘画者与年代的话,画册理应是明初人邓廷宣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以按察司签事身份随征南将军沐英入琼时所绘,并以诗为记而上呈将军的谏言,但考古专家则不以为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一致认为是清中晚期作品 。
著名书画鉴赏家李元茂介绍,纵观这15幅画作,山色景物布景简洁,偶有用水墨晕染,人物画法细腻,笔墨特征基本上与清初四王所谓正统画派走向衰落阶段的笔墨习惯大体一致,这种绘画风格与笔墨特征在元末明初的山水绘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由此推断为清代作品 。
与此册页类似的画册目前发现有四本,一本是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琼州海黎图》(晚清时期),一本是广东中山图书馆的《琼黎一览图》(民国时期),台北最近称也发现一本类似册页,文博专家一致认为现存海南的《琼黎风俗图》内容最为完备 。
黎族研究的重要史料
“黎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因而难以准确地记录其发展史 。这样一本现存最早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黎族风俗的画册就显得弥足珍贵,对黎族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章佩岚说 。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民族融合步伐的加快,黎族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一些传统民俗很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逝 。《琼黎风俗图》是现存最早的以具体形象描绘黎族当时的社会风貌的资料,具有文字不可比拟的优势
【《琼黎风俗图》为何是黎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 少林秘籍《易筋经》真是达摩所创吗?为什么里面有房中术的思想
- 《天龙八部》中的一个跑龙套,刚出场就死了,但武功可敌慕容复
- 《天龙八部》中最强的15个高手,无崖子进不了前五
- 全球十大顶尖人物摄影师排行榜第一代表作是《阿富汗少女》
- 苏轼《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苏轼《旦起理发》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东京留别诸公》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王维《济上四贤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