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 。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 。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 。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 。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 。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 。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 。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 。
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
【菩提达摩: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 。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 。
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菩提达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富的佛学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门下,成为禅宗的门徒,而且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兴 。后来菩提达摩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天竺国内弘扬佛法 。有一天,他听到自己的侄子,继承南天竺王位的异见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采取禁止信仰的法令 。
于是,菩提达摩便派弟子婆罗提前往劝谏,波罗提不辱师命,成功地扭转了异见王的禁教政策,并且使异见王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
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 。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 。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 。
葬身之处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 。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 。
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 。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
- 岑参《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通的堂弟是谁?李通的堂弟李松个人简介
- 孙悟空成佛之后见过菩提祖师吗?为什么没有去见菩提祖师
- 北魏走向衰落,全是南梁开凿浮山堰
- wice颜值排名金多贤第九,名井南第五,第一美若天仙
- 岑参《送郭仆射节制剑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王维《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菩提祖师:一个精通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
- 南朝神不灭与神灭论大论战,最后谁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