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兢简介。唐朝玄宗时期谏议大夫学士吴兢生平

【吴兢简介。唐朝玄宗时期谏议大夫学士吴兢生平】吴兢(670—749) , 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武周时入史馆 , 修国史 , 迁右拾遗内供奉 。唐中宗时 , 改右补阙 , 累迁起居郎 , 水部郎中 。唐玄宗时 , 为谏议大夫 , 修文馆学士 , 卫尉少卿兼修国史 , 太子左庶子 , 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 , 加银青光禄大夫 , 迁相州 , 封长垣县子 , 后改邺郡太守 , 回京又任恒王傅 。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 , 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 , 没有大起大落 。
在魏元忠、朱敬则双双为相的长安年间(701—704) , 吴兢被举荐“有史才” , “因令直史馆 , 修国史” , 从此吴兢步入仕途 。他为史臣 , 耿直敢于犯颜直谏 , 保存至今的吴兢几篇奏表反映了他的事迹 , 如《上中宗皇帝疏》是对当时政治局势较有影响之作 。武则天去世后 , 唐中宗李显无力驾驭全局 , 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都在觊觎最高权力 , 阴谋之事连接不断 。一时朝中人人自危 , 气氛恐怖 。吴兢不计个人安危 , 毅然上表中宗 , 直率指出把相王李旦说成太子李重俊的同谋 , 是一场阴谋 。他劝中宗珍惜与相王“亲莫加焉”的兄弟之情 , “若信任邪佞 , 委之于法 , 必伤陛下之恩 , 失天下之望” 。吴兢分析说 , 如果相王被诬治罪 , 那么中宗本人也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 。由于吴兢奏表颇有影响力 , 加上御史中丞萧至忠的进谏 , 终于使相王平安无事 。数年后 , 相王李旦继位 , 是为唐睿宗 。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 , “收还权纲 , 锐于决事” , 一反中宗、睿宗难以独掌权柄的局面 , 然而权力的集中也带来负面影响 。群臣面对玄宗不敢大胆进谏 。吴兢感到这种状况不利于唐室 , 遂上疏劝玄宗对进谏者有所区别 , 改变赏簿罚重的做法 , 如进谏者“所言是” , 则“有益于国”;即使“所言非” , 也“无累于朝” , “陛下何遽加斥逐 , 以杜塞直言” 。吴兢在奏章中举出了前代皇帝虚心纳谏致胜和骄横拒谏致败的实例 , 还特别赞扬了太宗李世民虚怀若谷、导人使谏的故事 。
吴兢所上谏疏皆关乎封建政治之大事 。他的《谏十铨试人表》即是一例 。当时在选用官员时 , 皇帝绕开吏部而在禁中做出决定 。吴兢很反对 , 认为朝廷各个部门应各司其职 , 选官事必须由吏部主之 。他强调的是要按既定法规行事 , 甚至皇帝也不能例外 , 任意改变制度 , “上自天子 , 至于卿士 , 守其职分 , 而不可辄有侵越也” 。
从上述事例 , 说明吴兢在政治上颇有献替 , 他的直言敢谏 , 不愧为一代诤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