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简介佛教禅宗祖师禅宗六祖大鉴禅师惠能生平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 。祖籍范阳郡即今河北涿州 。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 。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 。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 。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
惠能,祖籍河北范阳郡即今河北保定涿州,随父流放岭南新州即今广东新兴县 。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 。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 。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 。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
【惠能简介佛教禅宗祖师禅宗六祖大鉴禅师惠能生平】惠能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中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唐咸亨二年即671年出家到东山法门,是在舂米作坊服杂役的行者,未经剃度,可见没有法名 。[2]六祖门人法海在其著作《六祖法宝坛经略序》中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 。按佛教用语“上下”即指法名,是对法号的尊称 。在当时,卢能只是家境贫穷的孩子,佛教界没有为百姓安法名之举,两个异僧“专为安名”难免是神话传说 。《六祖坛经》里记载:六祖黄梅三更得法,人尽不知,持衣钵南下,被恶党追杀,六祖遁于前山,恶党火烧前山,六祖隐身挨于石中得免 。石头留下六祖结跏趺坐的膝盖痕迹,以及所穿衣服的布纹,此石因名避难石 。[3]由此可见,惠能法号应是五祖秘密定下,何时公开启用“惠能”法号又是一个谜 。苦痕在《龙棘子的传说》中有新的版本演义,或许更有道理 。[4]
其父原是小官吏,后因过失而被谪居岭南新州即今广东新兴县 。惠能出生三岁时,父亲病逝,他靠卖柴养母为生活 。后因自感与佛教有缘,遂于唐咸亨三年即672年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黄梅县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 。后在弘忍命门徒作偈呈验以选拔传法继承人时,他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与衣钵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 。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惠能离寺南归,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过着隐居生活 。唐高宗仪凤元年即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 。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闻之竦然若惊 。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 。
仪凤二年即677年,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 。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 。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即今南华寺,并在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 。惠能在宝林寺30余年,悉心传道,弘法不辍 。他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禅宗教义的秘笈,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与“北宗”相比较而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 。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并取代了“北宗”在禅宗中的主导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门下治学的门徒数以千计 。其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的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 。该书反映出惠能对传统佛教教义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从而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