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简介北宋政治家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 , 字永叔 , 号醉翁、六一居士 , 汉族 ,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 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 谥号文忠 , 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 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 引领宋朝文学走向高峰 , 对整个宋朝文化的繁荣居功至伟 , 对后世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的散文是宋代散文中成就最高的 , 其散文创作的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 , 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 , 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 , 也有极高的成就 。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 , 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 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 , 已经56岁了 。3年后 , 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 , 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 , 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 , 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 , 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 , 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 , 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 , 他天资聪颖 , 又刻苦勤奋 , 往往书不待抄完 , 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 , 文笔老练 , 有如成人 , 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 , 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 , 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 , 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 , 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 , 甚爱其文 , 手不释卷 , 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 , 由胥偃保举 , 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 , 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 , 成为监元和解元 , 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 , 成为省元 , 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 , 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 , 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 , 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 , 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 , 叫王拱辰 , 才19岁 , 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一天晚上 , 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 , 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 , 殿试那天 , 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 , 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 。殿试放榜后 , 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 , 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 , 欧阳修未能夺魁 , 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 , 众考官欲挫其锐气 , 促其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