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懿二十岁与江南才士袁学昌(号幼安)结为连理 。袁为江苏武进人,才学出众,曾懿与之结合后,曾宦游闽、皖、浙、赣等省凡二十余年,其间夫妻间朝夕讲求,风雅唱和,使曾懿在文学和医学方面皆有长进 。
著书成就
医学篇
她不忘当初学医之艰难,决心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告诉后来者,乃发奋著述 。终于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她五十四
岁时,著成《医学篇》,并于次年在湖南长沙刻板问世 。《医学篇》一共有两册,是木刻本 。上册共4卷 。第一卷有脉论、舌色论、温病、伤风,伤寒病论等,第二卷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第三卷为温病传入下焦治法,第四卷为伤寒治法 。下册也有4卷,第一卷为杂病,第二卷为妇科,第三卷为小儿科,第四卷为外科 。书中将伤寒、瘟病两类疾病的病情及治法详加辨析,分为数章加以介绍 。并将《瘟病条辩》、《温热经纬》诸书各方,摘录成帖,明澈显要,使人一目了然 。曾懿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著名温病医家吴鞠通的理论指导方转危为安 。因此,她十分崇拜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在她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地方都采用吴鞠通的学说和医方 。她又将生平经历医效古方、时方及自制诸方,选其灵验素著者,分成伤寒、瘟病、杂症、妇科、幼科、外科等类,一并附于书中,使学者能从中获益,不致受庸医之误 。是书出后,不胫而走,医者甚为重视 。1933年,苏州国医书社将该书重辑为《诊病要诀》、《杂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温指迷》、《妇科良方》、《外科纂要》6种,名为《曾女士医学全书》(六种)铅印发行,使该书之流传更广,影响更大 。
女学篇
曾懿在完成《医学篇》之后,接着又完成了《女学篇》和《中馈录》各一卷 。《女学篇》是曾懿与袁幼安宦游东南诸省,目睹清王朝腐败无能,西洋列强“夹我属国,踞我港湾,攘我主权,干我内政”的社会状况,为救国图强而力倡女学之作 。曾懿认为,国家兴亡,首在教育,而占四万万人口半数的“陶融女子,还以读书明理为第一” 。在《女学篇》中,曾懿提出了女学教育的三项主张 。一是“教育子女,各尽义务,所以培植国民之基础” 。二是“勤俭劳苦,家给人足,所以筹划家政之根本” 。再就是“医学卫生,以保康强,所以强大种族之原理” 。虽然曾懿提倡的女学并非救国救民之良策,但她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
中馈录
《中馈录》具有家政学的性质 。曾懿在《中馈录》中明确地提出,她写此书的目的和意义 。她认为:“昔藻咏于《国风》,羹汤调于新妇 。古之贤媛淑女,无有不娴于中馈者 。”她为了使新妇和尚未进入烹饪门庭的新手都来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兹将应习食物制造各法笔之书 。”其目的,“庶使学者有所依归,转相效傲,实行中馈之职务 。” 《中馈录》集中地介绍了江南一带民间常用食品的制作方法和保藏方法,详细的记载了:宣威火腿、香肠、肉松、鱼松、五香熏鱼、风鱼、醉蟹、皮蛋、糟蛋、辣豆瓣、豆鼓、腐乳、酱油、泡盐菜、冬菜、甜醪酒、酥月饼等20种常见的食品制作方法 。在制作过程中如何选择主料、配料份量,各种佐料的配用、操作方法,以及制作适宜和不适宜的季节、注意事项等,都阐述得极为周到、详细、具体,且简便易行 。中国商业出版社将《中馈录》列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编排出版,并指出该书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今仍为人们采用 。
总结
《医学篇》、《女学篇》、《中馈录》三书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因皆出自女医家之手,故清光绪32年木刻时,其子袁励准取曾懿之书斋名将上述著作合辑为《古欢室全集》刊印于世 。其子袁励准为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现“新华门”匾额为其亲笔手书 。
- 《辛丑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是什么时候停止的?
-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最后是个什么局面
- 清朝大臣为什么都饿着肚子上班?吃饱了上朝不行吗
- 揭秘:清朝为什么不沿用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
- 揭秘:清朝宗室爵位等级与种类,清朝有哪些爵位
- 康乾真是盛世?清朝三代帝王为何不用清官用贪官?
- 安南之役的结果怎样?对清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 清朝皇帝妃子们如何避暑的?清朝妃子怎么过夏天
- 在清朝买一个仆人要花多少钱?
-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与明朝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