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过天安门的,无不为门外门里的两对华表所吸引 。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龙盘于柱,横云飘绕于端;华表顶端,雕刻着一尊蹲兽,面向宫外,昂首远望 。门里也有一对华表,所不同的是,其顶端的蹲兽,是面向宫里注视 。一里一外,在古代,这就是表示对君主的一种约束 。华表到底蕴含著什么意义呢?这需要从华表的历史说起 。可以说,华表是一种传统文化 。
华表,是从上古时代谤木演化而来的 。所谓谤木,亦称诽谤木 。据《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意思是说,唐尧时设置一种鼓,百姓如果看到尧有过失,就可击鼓,使尧听到后听取百姓的“谏”(谏,是用语言纠正尊长的过失) 。虞舜时在大街上树立一根木头,百姓如果见到舜有过失,可以在木上刻写谏言 。在古汉语中,诽谤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批评、指责,是中性词,无褒贬义;二是指说别人坏话,即所谓毁谤,在这个意义上是个贬义词 。谤木的“谤”,则是取其第一义 。而在现代汉语中,“诽谤”专指说别人坏话,应用范围缩小了 。
这样看来,华表最初不过是一种简朴的树立在地上的立木,其上端横着一块短木,名叫“桓(huan)木”,或称为“和木” 、“表木”,或称之为“和表”;用以纳谏、装饰、纪念,或起标志作用 。它最早起源于尧舜时代,风行于春秋 。所谓“桓木”,《汉书》《尹赏传》中云:“瘗(yi4)寺门桓东 。”这个“桓”,指的就是这种立木 。所以又叫“和木”或“和表”者,据《汉书.注》曰:“陈、宋之俗言,桓声如和,今犹谓之‘和表’”,由此,我们知道古时‘桓’与‘和’的地方话音相类 。而且,我们知道在汉代之后,这种立木还仍延续着古音的名称 。
唐代为《汉书》作注解的颜师古说,“和表”,“即华表也” 。其实,真正让华表发生质的演变,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它由木变石,从广为民用到皇家独享,由告示牌变成了帝王柱、皇权标 。也就是说自秦始皇始,华表一般采用最坚硬的花岗石打造,头上常盘踞雄狮,周身缠绕蟠龙,完全成了一种专制集权的象征 。既然体现专制,人们怎敢非议?只能匍匐其下,三呼万岁,惟命是从 。
北京在明朝永乐年间成为京城之后,封建帝王在北京天安门树立汉白玉的华表,主要是为了装饰,当然也含有向古之贤君学习、听取民意的意思 。毕竟,从史料记载看,天安门里外的两对华表上都雕有一只怪兽“犼”(hou) 。天安门里华表上的犼朝北,叫“望君出”,意思是皇帝应该经常外出,体察民情 。天安门外华表上的犼朝南,叫“望君归”,是希望皇帝不要经常在外游乐,以免延误国事 。不过,笔者想说,华表再美,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社会里,赋予它的内在含义尽管大同小异,但实质上能否真正得以实现,就另当别论了 。
【揭秘:明朝建造故宫时为何在天安门树立华表?】
- 官商之谜:明朝官商禁令为何挡不住官商崛起?
- 揭秘:宋朝宰相为何敢顶回皇帝给妃子晋级批条?
- 揭秘:野史记载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微服私访记
- 揭秘:唐朝史上知恩图报终得善终的初唐名将是谁
- 沐府为何能为明朝镇守云南270年而不倒?三大原因揭秘真相
- 揭秘:历史上与唐僧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
- 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都跑哪里去了?有的死有的伤
- 揭秘:慈禧能够独掌大权只因走对了哪三步棋?
- 鳌拜怎么死的:揭秘康熙扳倒奸臣鳌拜一案
- 揭秘:傅皇后为何嫁给了有断袖之癖的汉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