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发现黄金的?是怎么冶炼的?

据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大意是:中国产金地区,约有100多处,难以一一列举 。山石中出产的,大者名叫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为瓜子金 。水沙中出产的大者名叫狗头金,小者名叫麸麦金或糠金 。平地掘井得者,叫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 。但都要先经过淘洗后进行冶炼,才能成为整块的金子 。
书中还说:黄金多数出产在西南地区 。采金人开凿矿井达10余丈深,一看到伴金石(与金相伴生的矿石),就可以找到金了 。河里的沙金多产于云南的金沙江(古代叫丽水),这条江源自青藏高原,绕过丽江府,流至北胜州,迂回500余里,产金的地方有好几段 。此外,在四川省北部的潼川等州县和湖南省的沅陵、溆浦等地,都可以在河沙中淘得沙金 。在千百次的淘取中,偶尔能得到一块狗头金,称为金母,其余的都不过是小的麸麦金 。
金在冶炼时,最初为浅黄色,再炼转为赤色 。据考证,我国上古时代黄金的发现与利用大概与铜的发现与利用属于同一时期 。由于金不易氧化,在自然界中能够以原生的自然状态存在;又因其具有灿烂夺目的光辉和摸上去的沉重凝实的手感,很容易和岩石、沙上区分开来,所以当它一旦出露于山崖沙岸时,很容易被人们所采集,上古时代的人们就是根据金的这些特性而很早就发现了它 。
据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中“虞(舜的国号)夏(禹的国号)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的记载,可知约在公元前1800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金、银和铜了 。
【古代是怎么发现黄金的?是怎么冶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