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简介唐初时期大臣监察御史中书令马周生平

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大臣 。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 。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 。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 。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
【马周简介唐初时期大臣监察御史中书令马周生平】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他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他来到了长安准备大展才略,可囊中差涩,住在客店里,经常被店主冷落讥笑,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马周 。
马周,幼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不过,他十分好学,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通读了很多的史书,加上他的天资聪颖,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满腹经纶了 。然而他生性豪放,也有些怪异,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 。唐高祖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出仕,当上了邻郡的一名低级文职人员,可他认为这对他是大材小用,做的很不开心,整日里以饮酒为乐,不务正事 。这一点很象三国时期的名士庞统,可庞统得到了诸葛亮的推荐,马周的狂放不羁却受到当时博州刺史达奚恕的责骂,说他不是做官的材料,马周一怒之下挂冠离职,周游山东一带 。后来,他来到了国都长安,他知道唐太宗是个非常有雄才大略的明主,如果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
可是马周来到离长安不远的新丰小城的时候,因为身上的钱不多,住在一家低档的旅店里,还经常拖欠店钱 。店主对马周冷眼相待,经常出言不逊,马周也不介意,有一次,马周让店主拿来一斗八升的酒来,独自豪饮,一个人也不要菜佐酒,一次喝下了如此多的酒,把店里的人都惊呆了,店主也看出了他不象一般的人,也不再难为他了 。不久,他来到了长安,面对举目无亲的他乡异地,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他通过一些途径投靠了当时的一位官职也不太高的中郎将常何(这个人非常重要,是太宗的亲信重臣,当年玄武门之变,镇守玄武门的即常何也),门下做了一个门客,好在常何为人比较正直,对马周也很照顾,马周就这样在长安安下身来 。
苦心人,天不负,命运之神终于垂青了这位胸怀大志的青年人 。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吏每人都要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常何是个武将出身的,不会舞文弄墨,见皇帝要他写文章,不禁着急起来 。马周得知了这个消息,便本着报恩的想法,主动提出替常何写这篇文章,常何很高兴,便让马周代自己写 。过几天,常何把马周缮写的这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呈给了唐太宗观看,李世民看过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常何不善长文才,怎么也能写出这么透彻的文章来 。他有些不相信这是常何写出来的,便问常何这倒底是不是他写的,常何为人诚实,没有冒功,便老老实实的对皇帝说:“臣没有这个本事,这是臣的门客马周代臣写的 。”李世民一听常何门下居然有这么一个奇才,很高兴,并产生了立刻想见见这位人才的想法 。他想到做到,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马周叫来,可没想到马周架子还很大,被派去的侍从一个人回来了 。唐太宗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再次派人去请马周,一直派出了四次使者,才把这位性格高傲的马周请到了皇宫 。马周感觉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便高兴的来到了宫中,唐太宗见到了这位穿着普通却气质非凡的年轻人时,就感到这个人非同一般,便和颜悦色的和马周谈起了当时政治局势以及为政之道 。马周侃侃而谈,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 。立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学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的监察御史,对他十分信重 。唐太宗为了表扬发现马周的常何,赐给常何三百匹锦帛 。酷爱读史的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马周的那份时政奏折 。他在《新唐书·马周传》上批注:“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 。”批注中的“贾生”即指西汉的贾谊,他所作的《治安策》被毛泽东评价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毛泽东认为马周之奏折,是继贾谊《治安策》后历朝历代的“第一奇文” 。能得到毛泽东的如此评价,足见马周论时政奏折的非同凡响 。我们不妨看看这“第一奇文”究竟奇在哪里?(见下文的“马周的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