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清朝是一个专制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特权阶层极少有人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 。鸦片战争后,他们一方面在外国的坚船利炮和太平天国的打击下,对中国器物技艺的落后体会深刻;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的特权受到减损和制约 。他们企图在不损害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自己的特权利益,于是发动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专制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
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
历史的评价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 。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 。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 。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 。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 。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