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战役拿破仑为何会失败?双拳难敌四手

莱比锡战役拿破仑为什么会失败?莱比锡会战是拿破仑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 。发生在莱比锡城下 , 战争的一方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组成的联军约30万人 , 另一方是拿破仑一世统帅的法军及莱茵联邦的军队约20万人 。最后拿破仑失败 , 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 。拿破仑在吕岑 , 包岑和德累斯顿连战皆捷之后 , 终于又在莱比锡被彻底打垮 , 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
首先 , 从政治上看 , 战争的性质变化了 。
拿破仑在执政初期所进行的战争 , 尽管有着为其帝国扩张领土 , 为自己争夺霸权的成分 , 但是从客观上来说 , 仍然有着某些进步的意义 , 因为当时的主要矛头 , 还是指向各国的封建王室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 , 是受到被压迫人民欢迎的 。而在执政后期 , 当他成为欧洲的征服者和霸主以后 , 法国所进行的各决战争 , 已经不是给欧洲各国人民解除封建制度的桎梏 , 而是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战争负担和苦难 , 因此 , 曾经获得部分解放的人民不希望法国再来压迫他们 , 反对拿破仑又把战争加在他们的头上 。所以 , 拿破仑晚期的战争是与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相抵触的 。
同时 , 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 在前期对拿破仑的战争中失败后 , 也被迫实行了某些改革 , 利用了人民不满法国榨取财富的情绪 , 鼓动了部分人民起来反抗法军的起义运动 。这样 , 法军就被迫在充满敌意的国家进行作战 , 缺乏人民的帮助 , 不能及时得到情报 , 零散人员经常受到袭击 , 后勤补给日益困难 。法军中的一些外籍士兵 , 多次出现阵前哗变 。所有这些 , 给法军的士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
其次皇帝的高度集权束缚了元帅们的主动性
拿破仑战争的后期 , 作战地域不断扩大 , 参战的兵力日益增多 。这样 , 集最高统帅与前线指挥职务于一身的指挥体系 , 已经不适应作战的要求 。为了在宽广的战场上指挥几十万大军 , 不仅需要有一个得力的参谋班子 , 而且需要有能够独当一面担任战场指挥重任的得力将才 。然而 , 拿破仑对于元帅们的要求 , 只不过是唯唯诺诺 , 象钟表那样准确地执行命令而已 。长年累月 , 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拿破仑在场 , 一切都是生龙活虎 , 指挥系统能够高度发挥作用 , 一旦拿破仑不在 , 他的元帅们 , 包括总参谋长在内 , 常常不能发挥主动性 , 甚至不敢做出一个那怕是很小的决定 。
【莱比锡战役拿破仑为何会失败?双拳难敌四手】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 , 联军参战的兵力急剧增加 , 经常进行多路作战 ,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 , 单靠拿破仑一个人已经不能应付情况多变的局面 , 更何况他的元帅们又不能发挥主动性呢?尽管拿破仑到处奔波 , 不停地作出各种指示 , 但毕竟不能及时掌握并处置各方面的情况 , 以致法军常常陷于被动 。例如 , 在莱比锡会战过程中 , 拿破仑曾口头指示 , 要在艾尔斯特河上增架桥梁 , 以确保法军的退路 。但是 , 总参谋长贝尔蒂埃的办事方针是:没有拿破仑的书面命令便不能贸然行事 , 因此 , 他并未积极落实拿破仑的架桥指示 , 这就使得法军在撤退时只有一座石桥可通 , 因而造成了严重损失 。又如 , 在包岑作战中 , 内伊率军进行迂回 , 比拿破仑规定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敌人的背后 , 但因为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指示 , 就一直消极地停留在那里 , 待新的命令到达时 , 已经贻误了战机 , 形成了被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