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再回头来谈谈炎黄二帝阪泉之战的问题 。这个问题最早见于《史记五帝本纪》 。先引原文,再作必要的解释 。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
以上所引用的炎黄二帝阪泉之战的资料,是见于正史的最早的第一手资料,以后有些史书如《通鉴外纪》几乎是全文照录,遂使炎黄二帝阪泉之战被传述下来 。如果根据上引资料作出判断,可以说炎黄二帝阪泉之战比黄帝、蚩尤的涿鹿之战打的还要凶恶、激烈 。黄帝动员了熊、罴、貔、貅、貙、虎六兽(实为六个部落的图腾名)来助战,而且是“三战而后得其志” 。
但细读《史记》原文,就会发其中颇有矛盾之处 。如第一段讲“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说明炎帝神农氏已经衰弱,无力征伐互相侵害的诸侯 。第二段讲“轩辕氏乃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说明黄帝代神农氏而兴起,用武力征服了诸侯,但对于为暴最甚的蚩尤,也无力征伐 。这两段文字衔接紧密,顺理成章,然而到第三段却突然来了个“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
这是从何说起?前已讲过“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弗能征”,说明炎帝已处于自顾不暇的境地,怎么又突然又来一个“炎帝欲侵凌诸侯”,并引出与黄帝的阪泉之战?况且当时炎帝处于“天子”的地位,对诸侯作战也应称作“征伐”、“诛讨”,而不应叫“侵凌” 。很显然这里的“炎帝”实际是蚩尤,即驱逐炎帝之后而冒用“炎帝”称号的蚩尤 。如果能这样解读阪泉之战中的“炎帝”,所有的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第四段讲“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这是黄帝与蚩尤的最后决战,黄帝大获全胜 。这次胜利炎帝也有一份功劳,因为是炎黄二帝联合战胜蚩尤,当然是以黄帝为主,于是第五段就讲“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从此历史就由三皇末期炎帝神农氏,转入五帝时代开始的黄帝时期 。
关于上引《史记五帝本纪》一段文字,有人可能这样认为,《史记》是把神农氏与炎帝视为二人,这样看也就不存在矛盾了 。但是《太平御览》卷七十七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曰:“黄帝于是乃扰驯猛兽,与神农氏战于阪泉之野 。”这里把《史记》上的“乃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改为“与神农氏战于阪泉之野”,可见把《史记》上的神农氏与炎帝理解为一人,并非笔者个人之管见,乃是古已有之 。其实就是退一步讲,神农氏与炎帝并非一人,《史记五帝本纪》那段文字也讲不通,因为炎帝既然称为“帝”,就是“天下共主”,他与神农氏有什么关系,既然是“天下共主”,炎帝又怎么可能“侵凌诸侯”,只有把“侵凌诸侯”的炎帝,解释为冒称炎帝的蚩尤,才能一通百通 。
关于炎帝(蚩尤)黄帝阪泉之战,有的史书记载在涿鹿,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阪泉与涿鹿地理位置相近所造成的结果 。据《晋太康土地记》记载:“涿鹿之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 。”《魏土地记》也说:“下洛城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 。”这就说明阪泉与涿鹿相距只有一里地,黄帝与蚩尤战于阪泉,不可能不波及涿鹿,所以非常容易把阪泉之战混淆为涿鹿之战 。
- 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第二次邙山之战的双方介绍
- 雁门之战简介北宋对辽战争难得的一次大胜
-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战播州之战是怎么爆发的
- 海蓝兽真的存在吗,全世界仅此一只的珍贵藏獒
- 鬼吹灯中精绝女王真的存在,是精绝国的大魔王
- 匈奴是怎么灭族的匈奴后裔还存在吗
- 世界上十大最古老神木,潘多树已存活上百万年
- 窝阔台攻宋之战窝阔台攻宋之战是怎么进行的
- NASA在土卫二或存在海洋生命
- 周转率怎么算?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