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氏为何不与汉朝夹击匈奴:忙着开疆扩土

9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应邀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做了一场题为《丝绸之路的开辟》的讲座 。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有何不同?
张骞通西域之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欧亚草原来进行的 。张骞通西域以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丝绸之路”才得以开通 。虽然这条道路很有名,但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路线,长期以来没有具体弄清楚 。
张骞本人是陕西省汉中城固人,他的墓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博望镇饶家营村 。整个墓呈覆斗型,南北170米,东西80多米,墓地中心是一巨大的方形土丘,南北长20.6米,东西宽16米,高2.3米,墓前有汉代石虎一对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张骞早年的事迹,只知道他在应诏时身份为“郎”,即宫廷侍从 。元朔六年(前123),张骞以击匈奴立功,被封为“博望侯”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张骞出使西域予以了高度的评价,称为“张骞凿空”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一词,并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定在公元前114年,即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开端 。张骞出使所走的东西交通路线,便是最早的丝绸之路 。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合击匈奴 。但在途中他被匈奴人扣留 。匈奴王给他提供了优渥的待遇,并让他娶妻生子 。但张骞念念不忘自己的使命,在经历了13年的囚徒生活后逃走,西行数十日来到了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 。问题是,张骞被匈奴人扣在什么地方?林梅村认为,张骞被扣的地方应该在塔里木盆地,而非蒙古高原 。首先,《史记》虽然记载了张骞与匈奴单于的对话,但并不表明他被扣在了蒙古高原的汗廷 。匈奴的单于分为大单于和小单于,大单于驻地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流域,而与张骞对话的单于应该是驻在塔里木盆地僮仆都尉(今轮台)的小单于 。其次,小单于曾对张骞说,月氏在我的北面,而塔里木盆地的北面正是伊犁河 。月氏的西迁,是先从敦煌迁到伊犁河,再从伊犁河迁到阿姆河 。最后,张骞明确说明自己行数十日到达大宛,如果从塔里木盆地行数十日到大宛是可能的,而即使在今天,从蒙古高原行数十日也不可能到达大宛 。因此张骞被扣留的地方一定是在离大宛比较近的地方,且一定是在伊犁河的南面 。
那么,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走的路线是怎样的呢?《史记·大宛列传》中提到了许多地名,如楼兰(今罗布泊东北LE古城)、姑师(今若羌麦德克古城)、仑头(今轮台卓尔库特古城)、杅弥(今于田圆沙古城),但没有提到疏勒(今喀什)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是:楼兰——姑师——阿克苏、温宿——图尔噶特山口——费尔干纳盆地 。
我们知道,在以马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汉代,从长安(今西安)到大宛(费尔干纳盆地),选择吐鲁番北部靠近草原的道路是更加便捷的 。在中国内地,游牧之间的分界线在长城;在新疆,则是以天山为界,天山南面是绿洲农业,天山北面则是游牧草原 。张骞为什么舍近求远选择南道?主要是为了躲避匈奴 。但他没想到的是,途中还是被匈奴抓获扣留 。这表明,当时匈奴对塔里木盆地的控制还是很有效的 。
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前,发生了霍去病伐祁连山的事件 。元授二年(前121),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霍去病两次率军出击匈奴,沿着北地、居延、祁连山、单桓的路线,大破匈奴 。匈奴因此而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此处所说的“祁连山”,实际上指的是新疆哈密的巴里坤山 。霍去病的墓,史称“为冢象祁连山”,就是仿巴里坤山的形状而建 。单桓,在《山海经》中被称为“敦薨之山”,也就是天山的博格达峰 。当时大月氏居住在博格达峰东侧,乌孙居住在西侧 。后来乌孙联合匈奴,击败大月氏 。大月氏西迁至中亚阿姆河流域,乌孙则定居在伊犁河流域 。霍去病伐祁连山,解除了匈奴对天山南北通往西域之路的威胁,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提供了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