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修缮步伐加快 现代技术是否救得了古代建筑( 二 )


“过去,古建筑测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往往需要几个人连续工作好几天 。现在,一个人搬运一台机器可能一个小时就能完成 。”齐英说 。
新材料有助于修补“最小干预”的原则
一旦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受到威胁,维修工作势在必行 。周倩介绍,按照相关规定,古建筑的维护应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所谓“不改原状”原则,是指修复后的古建筑在材料、结构组成、施工工艺等方面与修复前尽可能保持一致 。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主任戴世兵看来,在实际修缮中,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做到完全“原封不动” 。如果确实需要修复,在坚持“最少干预原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 。
事实上,在某些修复案例中,可以捕捉到新材料的存在 。比如,齐英说,砖木建筑可能会有一些纵向裂缝 。如果裂缝不影响材料本身的使用,通常通过用碳纤维材料包裹建筑结构来增强其稳定性 。

古建修缮步伐加快 现代技术是否救得了古代建筑

文章插图
不仅是砖木建筑,碳纤维材料也广泛用于一些现代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例如,在上海外滩一些现代建筑的改造中,碳纤维材料也被用于加固 。“碳纤维材料本身很轻,不会给建筑带来太多新的负荷,同时具有很好的刚度和适应性 。”齐英说 。
此外,在石材构件的保护和修复方面,专业人士也开始更多地使用纳米石灰等新材料 。戴世兵介绍,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纳米石灰与普通石灰的成分相同,都是氢氧化钙 。但纳米级的石灰颗粒可以更深入地渗透到石材的劣化区域,达到加固效果 。
科技不是万能药,古建筑改造仍面临诸多困难
虽然有技术帮助,但不可否认,古建筑的改造确实面临不少困难 。
周干坦言,首先,在古建筑材料方面,我国古建筑的材料,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难免会因为空气中的化学元素或侵蚀而损坏 。由雨雪,这反映在材料本身 。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破坏和退化,难以保证古建筑的修复材料完全使用其原始材料,这也是最大的难点 。
其次,古人建造古建筑多凭经验,世界上保存下来的图纸和技术方案很少 。部分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和连接方式难以准确获取,给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带来困难 。
另外,我国古建筑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这也是古建筑修复面临的瓶颈之一 。“古建筑保护修复是一项专业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现在大家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提高了,但是专业人才还是有差距的 。”齐英说 。
其实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比具体的修缮工作更重要 。所谓预防性保护,是指通过日常监测、评价和控制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对文物的危害,尽可能防止或延缓文物的老化和损坏,达到目的 。的长期保存 。对此,周干说:“其实古建筑和人一样,也有老化和生病的问题,需要经常体检,及时维修保养,才能延年益寿 。”
周干说,我国古建筑修复保护是一项集文化弘扬、技能传承、科技支撑于一体的工程 。科技手段虽然不能解决古建筑保护修复中的所有问题,但它是古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延长寿命的重要支撑 。
【古建修缮步伐加快 现代技术是否救得了古代建筑】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果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