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对了么?( 三 )


七:张冠李戴的真实故事

成语: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对了么?

文章插图
1826年2月,德国作曲家兼指挥家赖希格(1798-1859))在韦伯(1786-1826)前往伦敦)前夕演奏了他的几首《闪灵》,将其交给韦伯 。韦伯特别喜欢第五张(Op.26的5) 。他向赖希要了谱子,赖希当场给他抄了一份 。韦伯在伦敦住了不到四个月,就去世了6月5日晚上生病 。
这支舞曲是在他的随身物品中发现的,被误认为是他死后的最后一部作品 。它以“韦伯最后的华尔兹”为标题出版,此后在欧洲大陆流行起来,有时也被称为“韦伯最后的华尔兹” 。主意” 。
后来,德国钢琴家、作曲家皮克西斯(1788-1875)以此为主题,写了一部名为《韦伯最后的幻想》的幻想曲,并寄给莱西格,我才发现这华尔兹竟然是张冠丽戴 。
有一首德国民歌《学生的一生》出现在1844年之前,它唱的曲调是《韦伯最后的华尔兹》 。无论是作为一首歌曲还是作为一首钢琴曲,一旦这支华尔兹的作者被加冕戴上,它仍然是错误的 。大家只知道是韦伯的作品,却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作者 。
八:张冠李戴之谜
成语: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对了么?

文章插图
学友哥的帽子送给淳哥(一字四字)
例:但老船夫做错了事,昨晚把歌手“张冠李戴”做了 。沉从文《边城》14
造句:你记性太差了,明明是杜甫的诗,你怎么能戴上王冠和李戴,说是李白的?
九:张冠李戴同名
成语: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对了么?

文章插图
字典和书籍是人们验证单词、理解事物、方便人们最可靠的工具,但也存在很大的谬误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翻阅了几本学生常用的中国古籍参考书,在“椎”“椎录”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古汉语大辞典》(2005)“志”词条③为“简单、沉闷”,引用苏洵《六国志》:“努力服务的人,都是无能的 。”
《古汉语常用汉字大辞典》(2004)“椎”④字意为“滞”,引苏逊《六国志》):“凡为之努力的人,都是无能的 。” 《中国古辞典》(2003)《知路》文章引用苏轼《六国志》:“勤劳而为之者,皆为无能者,虽欲怨背叛,但行不这样做 。首先,这就是为什么它不太安全并且不会立即死亡的原因 。
《辞海》(1936年,下称旧《辞海》)《志录》文章引述苏轼《战国任侠论》:“勤劳、服务的人,都是无能的,虽然想抱怨,但不要这样做 。首先 。而《辞海》(1980年,下称新《辞海》)在《志录》一文下引用了苏轼《六国志》:“努力服务者,皆无能,虽欲怨,背叛 。,但不是第一个 。”
成语: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对了么?

文章插图
从以上词典可以看出,引文中作者与题名有不少出入,但内容和字词大致相同 。这给需要查阅参考资料的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就上述词典而言,最新的《古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词词典》都有错误的引文 。苏洵确实有《六国志》一文,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着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文言文读本》(2000))收录 。
于是人们对苏洵的《六国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误导了两部词典的编纂者 。其实苏轼和苏哲也都有题为《六国志》的文章,只是内容不同 。苏洵的《六国》通过讨论宋贿契丹一事,谈及六国割让秦国,最终遭受灭国之祸;苏哲的《六国志》说,六国不利于秦国的汉魏同盟 。他们抗秦时,他们破坏了联盟,破坏了盟约 。都是贪小利,让秦等自己的破绽来破 。它会给社会带来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