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最后的皇后郭氏:被软禁10年却不甘当花瓶

公元239年 , 曹魏政权进入又一个政治周期 , 到嘉平元年(249年)结束 , 恰好十年 。在权力的博弈与洗牌中 , 有个女人也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 , 她就是曹睿临*前册立的皇后郭氏 , 史称明元皇后 。
在历史评价体系中 , 郭氏的花瓶指数 , 几乎直追汉昭帝的那位上*氏 , 理由也充分 , 十年间 , 除了被软禁 , 没她什么事儿 , 而后仅剩下一个太后名头 , 谁都可以拿来用 , 不是花瓶是什么?然则实际情形又怎样呢?
史料虽无明确记载 , 蛛丝马迹倒是不少 。
先是 , “爽以宣王(司马懿)年德并高 , 恒父事之 , 不敢专行 。”随后 , “台中三狗”何晏、邓飏、丁谧做了尚书 , 权力要津悉数被曹爽党羽掌控 , “诸事希复由宣王 , 宣王遂称疾避爽 。”司马懿被完全架空 。《三国志》描绘的这种政治生态 , 看似无关郭氏 , 其实大有关联 。*员任命 , 需要履行一定程序 , 曹爽个人说了不算 , 至少司马懿在位时 , 曹爽不敢任性 , 这就跟选举一样 , 得大家商量着办 , 少数服从多数 。当两个托孤重臣意见对立时 , 裁决权归于太后 。
联系起来看 , 如果没有郭氏的支持 , 曹爽恐怕玩不过司马懿 。也就是说 , 曹爽的前期表现 , 可能骗取了郭氏的信任 , 她的关键一票 , 导致司马懿不得不妥协 , 否则很难理解老*巨猾的司马懿怎么就成了软柿子 。
正始八年(247) , 郭氏被监视居住 。《晋书》:“是时 , 曹爽专政 , 迁太后于永宁宫 , 太后与帝相泣而别 。”什么原因?《资治通鉴》的答案是“大将*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 , 迁太后于永宁宫 , 专擅朝政 , 多树亲党 , 屡改制度 。”
以上足以说明郭氏并非政治花瓶 。
作为小皇帝曹芳的看护人、当朝太后 , 她的常规套路是尽可能地掌好舵 , 调和各方势力 , 以保证“君臣佐使”发挥相应作用 , 不应该成为花瓶 。那么问题来了 , 郭氏是如何沦为花瓶的?有无不为人知的缘故?
我个人以为 , 不能不提及某种隐痛 。囿于情感和道义 , 她需要回报曹睿 , 站队曹氏宗室 , 以确保曹魏政权在法统上不至偏离走向;然而在立场上 , 得咎曹爽阵营 , 亦非无风起浪 , 从后来的两次废立来看 , 她似乎更倾向于司马氏 , 起码内心默认 。分析其中原因 , 显然不止一条线出了故障 , 而是蜘蛛网垮掉了一角 , 出身属性、经历体验以及对现实的失望 , 都可能影响了她的立场 。
郭氏 , “西平人也 , 世河右大族 。黄初中 , 本郡反叛 , 遂没入宫 。”西平郭家的杰出人物 , 《魏略》里记载了郭宪、郭芝等 , 郭宪曾因庇护韩遂 , 曹操不念其恶 , 反而“叹其志义” , 赐爵关内侯 , “由是名震陇右” 。
就出身而言 , 她与司马氏“本诸生家 , 传礼来久”更为接近 , 当时称为门阀士族 , 与曹氏的寒族出身存在先天对立 。
黄初中的那次反叛 , 谁引发的?《三国志魏书》载:“西平麴演叛 , 称护羌校尉 。”这个麴演正是割了韩遂脑袋去曹操那儿邀功的人之一 , 曹丕派名将苏则讨伐之 , 事儿做得不彻底 , 随即又发生更大规模的叛乱 , 直接导致了郭氏的流离入宫 。追根溯源 , 曹氏抑制士族势力 , 以至兵连祸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