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年龄最大的72岁,一群武汉老人22天骑行甘青川三省( 二 )


这些热爱户外骑行的老人们说,长途骑行,不是与大自然对抗。对于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他们坚决反对。“生命不是儿戏,先自保,才能享受大自然。”黄帮帼说。
会特别关照新手

林华|年龄最大的72岁,一群武汉老人22天骑行甘青川三省
文章插图

5月29日,在甘肃境内的腾格里沙漠。
甘、青、川之行正式启动的第二天,意外就发生了。52岁的杜红珍在坡上休息后,因为车档没调好,再启动时,车子不受控制地往后退,连人带车掉到了沟槽里。
在她后方50多米的王忠华看到,把车子一丢,一路小跑过去。“疼,疼……不要动……”杜红珍痛得忍不住大喊,右脚脚腕很快肿了起来。王忠华一边安抚着,一边喊来了黄帮帼和林华。
“应该是扭伤了。”为了让队友安心往前骑,王忠华主动站出来说,“我先陪她回去看医生,如果医生说可以骑那就继续骑,如果不能继续骑,也不能逞强,要以养伤为重。”
与队友告别,王忠华带着装备,搀着杜红珍先搭上了一辆大巴车,后又坐上当地的私家车到了武威市中医医院。“医生建议静养,不要乱动。”商量后,当天两人连夜坐火车回了武汉。
王忠华今年65岁,为了这段骑行,他准备了大半年时间。问及会不会有遗憾,他笑着说:“不遗憾。队友遇到困难了,该帮就得帮。”
事实上,和黄帮帼一起组队骑行的,多是和她一样的退休老人。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虽说性格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样,难免发生小摩擦,但相较于这些,大家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
团队内没有明确分工,却有难得的默契,尤其是对于新队友。
在骑行中,大家不会过于强调速度,老队员会保证新队友始终在中间位置,还会特别注意观察他们的神情和状态。“如果有新队员觉得累或者疲惫,我们会放慢骑行节奏,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们掉队。”黄邦帼说:“这是基于一种责任感。”
骑行路上感受变化

林华|年龄最大的72岁,一群武汉老人22天骑行甘青川三省
文章插图

骑行途中路边修车。
每次骑行都有不同的体验,感受到的温暖却没变过。周漠驿今年72岁,骑行10年,是甘、青、川之行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骑行经验最丰富的一位。他说,这么多年,给他免费投送面包、饮料和水的自驾司机,多得已经数不过来了。
这次骑行,大家统一着装,穿上了印有武汉字样的队服。“每次停下来,总会有当地人围过来,和我们聊武汉,问我们武汉现在好不好。”周漠驿说,还有年轻人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说要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家里老人听。
在甘、青、川这条线路上,从四川省色达县洛若乡到翁达镇、四川省阿坝州到壤塘县的路,黄帮帼几年前曾经骑行过。那次回来后,她专门给骑友提示:“路不好,补给也不好,需要多带点水和食物。”
“这次,从色达到翁达的路上,沿途的房子比4年前漂亮多了,已经成了一条旅游线路,补给也很方便,我们还偶遇了藏猕猴。”黄帮帼说。骑行路上,这群老人一点一点地看到了国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退休后活得也要有质量

林华|年龄最大的72岁,一群武汉老人22天骑行甘青川三省
文章插图

骑行队从甘肃武威出发。
杜红珍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中的妹妹,也是身体弱的那一个,原先总是生病,总觉得拖累了家人,自己嫌弃自己。后来她开始户外运动,起先是爬山,后来是骑行。现在,她体力好了,不怎么生病了,心胸也变得开阔了。
培养一项爱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远途骑行,队员们一般每天的花费是100元到150元之间。这次甘、青、川之行要贵一些,每天在200元左右。这些开支,有的是儿女赞助的,有的是自己攒了几个月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