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年龄最大的72岁,一群武汉老人22天骑行甘青川三省


林华|年龄最大的72岁,一群武汉老人22天骑行甘青川三省
文章插图

骑行队部分成员在青海拉脊山的合影。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采访人员李玉莹 田巧萍) 8月25日下午,57岁的黄帮帼在骑友群里发布了一条新路线,计划10月下旬出发,从重庆骑行到宜昌,总里程约1700公里。新路线发布后,骑友们你一句我一句,在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
此前,黄帮帼和骑友们刚结束了一段历时22天的骑行。他们从甘肃武威出发,骑自行车穿越甘肃、青海和四川三省,全程2300多公里,其中近1000公里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这支11人组成的老年骑行队,平均年龄63岁,年龄最大的72岁,年龄最小的黄帮帼57岁。
每一次都是征服

林华|年龄最大的72岁,一群武汉老人22天骑行甘青川三省
文章插图

骑行队从拉脊山垭口下坡到贵德。
站在皑皑雪山上,黄帮帼冻得满脸通红,笑得十分开心。这是黄帮帼的朋友圈封面图,2015年拍摄于海拔5008米的西藏东达山垭口。那一年,她沿318国道走川藏,历时30天,实现了骑游拉萨的梦想。
此后,她和身边的骑友每次远途骑行,总要找机会翻越垭口。垭口在《辞源》里的解释是“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即连续山梁的一块平坦且相对较低的位置,也可以说是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每一次翻越,都是征服自己的过程。”黄帮帼说。
今年5月23日,黄帮帼和骑友们先将自行车集中托运至甘肃武威,大家再陆续从武汉坐火车抵达,由此开启从武威到四川成都的骑行之旅。
在这段行程中,骑行队要翻越3个垭口,分别是青海拉脊山垭口、四川梦笔山垭口和巴朗山垭口,平均海拔超4000米。
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骑行队的经验是必须在下午3点前到达山顶。
这次骑行最难的是翻越梦笔山垭口。骑行队早晨7点出发,下午2点多成功登上山顶,历时7个多小时。
上山的路,有几段正在修,加上高原上的太阳直射,骑行非常吃力。“太累了会下来推车,但推一会就得继续骑。”63岁的林华说。
一辆修路的工程车司机看林华吃力骑行的样子,停下来,要把他送到垭口,林华摆摆手:“谢谢,我能骑上去!”他觉得,如果半路搭顺风车就失去了骑行的意义。
这支老年骑行队都是退休的老人。他们说,大家都有武汉人“不服周”的劲。每翻过一个垭口,就是一次征服,对自己的征服。
站在垭口,有时站在阳光下回头看骑过来的路,弯弯曲曲一路盘上来;有时是在雾里,四周茫茫一片。“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刚才受过的所有的苦换来的这种享受,旁人根本享受不到,也理解不了。”林华说。
不与大自然对抗

林华|年龄最大的72岁,一群武汉老人22天骑行甘青川三省
文章插图

骑行队途中遇见牦牛群。
甘、青、川这条骑行路线,黄帮帼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才定下来。其中,四川省阿坝州到色达县这部分线路,她研究了半个月,只要有时间就钻研地图,到网上查资料。
为什么要这么认真?除了提升骑行的体验外,更重要的是保证安全,既对大家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安全第一,不能冒险。户外运动可以极限,但不能冒险。”这是黄帮帼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
一天骑行的线路有多少公里?补给站有几个?路况怎么样?海拔最高有多少?早上几点出发合适?大概多久能到目的地?……每次正式骑行前,黄帮帼定会规划好路线,会具体到每天的行程和中午带什么吃的。
研究天气预报,是在骑行队每天要做的重要功课。如果有沙尘、暴雪、大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他们会临时调整线路或租车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