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名大学生8年接力为山区老人拍婚纱照5万张照片里的爱情长跑 爱情赠与吉尼斯记录

“圆梦计划”的大学生8年来用相机镜头记录了数以千计的爱情长跑故事 。受访者供图 制图:程璨
92岁的邹世怀与85岁的赵月娥夫妇,终于在去年夏天拍好了人生中第一张特殊的“婚纱照” 。说它特殊,是因为妻子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实在无法穿下事先准备的婚纱 。
“爷爷奶奶,笑一笑,3—2—1!”在湖南韶山湘韶村一户简朴的民居里,抗美援朝老兵邹世怀身着老式军装,佩戴着两枚三等功奖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依偎在妻子赵月娥身旁 。
这对相守70多年的夫妻,在临时搭建的红布背景前,露出残缺的牙齿,笑得格外灿烂,夫妻俩布满皱纹又难掩浮肿的手,始终紧紧地牵在一起 。
镜头背后的“摄影师”、00后大学生陈家利很受触动,“爷爷奶奶的笑容打动了在场所有人,暮年爱情不应被遗忘 。”
这支摄影小分队,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师生自发组织的“圆梦计划”公益实践团队,因为入选刚刚揭晓的“武汉楷模”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
从2015年起,每年寒暑假,这个团队都会自带服装和摄影器材,前往农村、社区、敬老院,为老年夫妻补拍一套婚纱照,再将照片一一洗印、装裱,无偿赠予老人,开启了一场记录数以千计爱情长跑故事的接力赛 。
定格不该被遗忘的岁月
85后青年教师余进文是“圆梦计划”的创始人 。2010年余进文读大学时,爷爷去世了 。老人去世后,家人四处翻找却找不到一张像样的照片 。无奈之下,一家人只能把身份证上的照片“P”成遗像 。
这成为余进文心底埋藏许久的遗憾 。
2014年,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小余老师”,带领学生申报志愿服务项目时,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为老年人免费拍一张“像样的照片” 。
不少老人年轻时,由于条件所限,结婚时也没有机会好好拍个照 。从黑白到彩色,从简朴到精致,时代进步了,他们的青春却一去不返 。余进文想到,“一张照片或许留不住什么,但至少能定格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岁月 。”
婚纱和摄影器材是团队一度“最头痛”的问题 。
彼时,恰巧余进文的老同学在武汉开设的一家婚纱摄影公司,因业务转型,便把70多套二手婚纱无偿捐给了他们 。不懂摄影技术,便想办法让有经验的同学课后培训;活动经费不足,便在当年6月开办“跳蚤市场”,把闲置的衣物、护肤品、考研资料低价出售……
就这样,27岁的“小余老师”带着自己班上的15名同学,组建起了第一届“圆梦计划”团队 。
当一个又一个经历了时光淘沥的爱情故事真切地出现在自己眼前,参与其中的95后和00后大学生看到了爱情与影视剧、小说,甚至身边同龄人的经历不同的模样 。
“从前家里穷,结婚时4毛钱一张的照片,都舍不得拍 。”任金玉和李珍荣携手于半个多世纪前 。那时,任金玉是一名铁道兵 。几个月一封的家书,是这对新婚夫妻唯一的交流方式,也成为任金玉在零下40摄氏度的黑龙江铁道队坚持下来的精神动力 。
结婚55年来,任金玉和李珍荣一直盼望着能有一张真正的婚纱照 。
2022年7月,“圆梦计划”团队前往河北省平山县,为这两位老人拍摄婚纱照 。镜头里,李珍荣身披红色婚纱,笑靥如花 。任金玉左手挽着妻子,用弯曲的右手对着镜头敬起了军礼 。那一刻,时间的齿轮仿佛回到了1968年的春天 。
湖北黄梅的赵新国、黎鸾姣夫妇1974年结婚时,两斤糖果便是全部的彩礼 。
2019年暑期实践时,时任黄梅分队队长的张涛一进入赵新国家中,映入眼帘是理疗床、吸氧机、血压仪、轮椅,和一沓沓记满黎鸾姣各项身体指标的A4纸 。原来,1984年,黎鸾姣因劳累患上类风湿,后来又不幸中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