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成语——风声鹤唳。这个成语给我印象最深刻

一天一个成语——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风声》那部电影里头给人的恐怖氛(fēn)围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成语名字】风声鹤唳
【成语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
【成语释义】风声鹤唳是一个汉语成语,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 。
【辨形】唳,不能写作“戾” 。
【用法】不能用“杀的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 。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东晋时,秦主苻(fú)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列阵淝水,要与东晋决战 。晋将谢玄等以精锐八千涉水进击,秦兵大败 。“〔苻〕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 。余众弃甲宵遁 。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帅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释义:苻坚的溃兵听到风声鹤叫,以为是追兵呼喊 。后遂用“风声鹤唳、风声鹤警、惊闻鹤、鹤唳风声、鹤唳心惊、鹤唳、风鹤”等形容疑惧惊慌,一有风吹草动便神经极度紧张 。
【成语造句】
1.抗日战争时期,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们让日本鬼子感到风声鹤唳 。
2.一听到敌人来了,土匪们个个风声鹤唳,不被打败才怪呢 。
【成语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 。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 。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 。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 。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 。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 。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 。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
【一天一个成语——风声鹤唳。这个成语给我印象最深刻】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