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Part2】世界现代设计史 自用笔记( 三 )


影响:欧洲现代主义的空前高度,系统化的推进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 。
后来主要成员易居美国,形成了战后国际主义,强调自由创造,理论结合实践
成就:整体系统化教学,理论化教学自然、哲学、美学等等各种基础+专业课,非常现代 。
字体;打破工业和艺术的鸿沟;形成三大构成课程(平面、立体 。色彩)
21、工业设计的兴起
1)芝加哥学派(1870s)
高层建筑的重要设计流派 。背景:芝加哥大火后的重建 。
有机建筑、功能大于形式
2)有机建筑学派:简练、艺术性、与环境协调
3)欧美设计师的区别:
欧洲的设计理念追随功能,美国的追随市场;
欧洲在方式上主要靠理论探讨,美国多是靠实践、拼效率 。
4)1930s,美国出现了职业工业设计师
设计产品:波音707,可口可乐,柯达相机,有线电话,汽车...
最早考虑人体工学 。
23、乌尔姆设计学院,德国,1953-1968
被誉为战后 “新包豪斯”
主要目标:培养现代设计师,提高德国设计总体水平,
主张:1设计基于科学技术;2学院研究+企业生产;3系统设计思维
缺点:单调、冷漠、缺乏人格
教育体制:分成 “理工类” 和 “艺术类” 两大类型体系 。
-------------------------------- 分割线:丰裕社会 ----------------------------------
24、丰裕社会(1950s)
影响因素:新生代对传统价值的淡漠感、新事物的喜爱;妇女的经济独立
波普风格:大众化的、新奇的、个性的、反叛立场(主要是反现代主义包豪斯0.0)
25、国际主义:1960-1970s
主要以现代建筑为主 。规矩统一 。
国际主义的形成可以说是 “包豪斯现代主义经过美国土壤的养育”
条条框框的约束限制了风格的多样性,虽然很商业,但缺乏人情味,最终会被慢慢抛弃 。
27、日本
战前(明治维新-1945s):在自身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徘徊中,处于模仿状态
战后(1945~1952):在重建中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成组织化
成长期(1952~1960):美国的强有力支援,注入精巧,后来让日本汽车反超了美国本土汽车
1960+ :传统和前卫并行发展 。伴随灵活和多元 。
28、安逸祥和的斯堪的纳维亚
瑞典设计 。简单、高雅、平和、自然 。
29、古朴典雅意大利
从文艺复兴时期熏陶来的人文艺术气息 。
30、法国:政府干预下的精英主义色彩
强烈的资产阶级特色
31、我们的时代——现代主义之后的时代(尚未归入历史)
后现代?现代后?现在还没有理论严格区分二者 。一般指1970s之后叫做后现代主义风格 。
后现代主义兴起的重要标志:1972日本山崎实的建筑作品无人问津后被炸毁 。
现代主义特点:同一,单调,简洁,中性 。但是仍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
后现代:反对包豪斯的 “少则多”,主张从装饰手法入手,打破冷漠,达到视觉上的丰富 。
高科技风格:突显工业技术性的特征 。不止如电镀、磨光,还有中国的集装箱场馆设计...
【【设计学-Part2】世界现代设计史 自用笔记】非物质设计:网页、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