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十大沟谷,峻极天境里的文明秘道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之最简介(12)


造就普兰沟的是西藏的孔雀河(新疆也有孔雀河),藏语称为马甲藏布,发源于鬼湖拉昂错西侧的古真拉雪山北侧的冰川 。孔雀河一路流向东南,贯穿普兰县城后折向东方,最后在普兰口岸之一的斜尔瓦口岸流出国境,进入尼泊尔境内,最后汇入印度恒河 。
普兰县城外的土崖
普兰县城外景貌
普兰县城外的石牌坊
普兰沟的地貌和前面提到的其它山沟都不同,这里地质历史上属于古地中海,后来南部的冈瓦纳古陆撞上北部的劳亚大陆,最终隆起成高原,因此属于典型的海相沉积地貌 。由于南部雪线海拔极高,阻挡了印度洋水汽进入,所以形成了垂直发育的土壁断崖,入城前便可见到高耸陡峭的断崖 。但这种地貌仅限于西部和南部的河谷地带,穿过县城顺着孔雀河谷一路往东,山头便又变得舒缓起来,坡上种满了青稞和油菜,沿路对称种植着青杨树,一派旖旎的田园河谷风貌 。
普兰县城是个原地自然发展起来的小城,不如其它新建的县城来得那么现代时尚,却也不失干净规整,有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气息 。顺着孔雀河下探大约30公里,便来到了名不见经传的科迦寺,再往下十来公里,便是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口岸 。别小看了这座科迦寺,那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地位相当显赫 。
科迦寺1
科迦寺2
科迦寺3
科迦寺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祖师之一的仁钦桑布所创,奠基于公元996年,中原地带已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的最后一年,距离842年吐蕃最后一位赞普朗达玛遇刺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大唐和吐蕃这两大豪强早已烟消云散 。半个世纪后,藏传佛教再次迎来了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那便是印度尊者阿底峡,他也在科迦寺入驻过 。仁钦桑布,阿底峡,后弘期两位奠基人物都在这里入驻修行,佛国光辉照耀下,科迦寺想不灿烂也难 。
历史上,朗达玛遇刺后,其孙子吉德尼玛兖长途迁徙来到了阿里地区,建立了著名的古格王国,并将其国土一分为三:长子分封到阿里以西的拉达克地区,次子分封于普兰,幼子留在了古格 。相比另外两位,这位次子的封地实在太过浓缩,因为普兰实在不大,也就是一条长长的山沟而已 。以前西藏的行政区划称为宗,普兰这一带属于普兰宗,1960年始改名为普兰县 。
达拉卡宗堡1
达拉卡宗堡2
达拉卡宗堡3
县城南侧的达拉卡山头上,还矗立着一座宗堡遗址,以及一座贤柏林寺 。这座古堡大都已经坍塌,但基本格局尚在,一眼就能看出是座军事城堡,所有的城垣墙壁都是为了防御设计的,层叠错落,步步为营,攻打极为困难 。宗堡的后山脚下,还开挖了很多藏兵洞,一字排开,连绵贯穿,可以驻守大量的士兵 。
达拉卡土山下的藏兵洞
达拉卡宗堡俯瞰普兰县城
十七世纪末,拉达克王国入侵并占据了这里,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派遣甘丹才旺率领藏军反击,双方曾在这里发生过激战,最后拉达克军队被驱逐了出去 。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又鼓动印度旁遮普省的锡克人以及锡克人控制的拉达克人入侵,再度占据了达拉卡宗堡,历史上称作“森巴联军” 。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和班禅闻讯后,立即组织兵力反击,并在多油村附近伏击了侵略者 。混战中,一位名叫米玛的藏军勇士手持双刃长矛,一下戳穿了联军头目倭色尔的胸膛,将森巴联军彻底击败,迫使对手继续承认西藏对拉达克地区的控制权,这就是清朝后期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多油之战” 。
古兰斯山脉,日照金山
清晨起来,来到县城南侧的孔雀河谷,第一缕阳光正好打在古兰斯山脉的山脊线上,峻肃的山头顿时变得黄澄澄金灿灿的,尤其那座尖顶一样对称的山峰,如同一顶黄金铸就的皇冠一样流光溢彩,昭示着这块古老土地曾经的王者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