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文章插图
止血
止血是外伤的基本技术之一,自其中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 。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 。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 。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 。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
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 。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 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
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 。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 。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
包扎
如果遇到外伤,我们处理外伤时通常需要对伤口进行包扎,那么包扎的基本技术有哪些呢?
环形绷带包扎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 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
注意: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 。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 。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 。 (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 。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 (4)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等 。
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三角巾宽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一次 。可用于下肢骨折固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三角巾窄带:将三角巾宽带再对折一次 。可用于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 。
骨折固定
在外伤中常常会出现骨折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骨折的地方进行固定,在固定之前我们要了解下骨折的症状: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 。
急救方法 (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扎固定 。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端断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 (3)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 (4)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 (5)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 。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 (6)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 。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 (7)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端处的下端 。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再度错位 。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