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一座重要都城,后来被曹操灌水淹了,又花大钱重建一番 邺城历史之最火材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这一年的开局对曹操来说是个很好的开始 。在上一年,即建安十六年中,曹操最重要的战事就是对付马超、韩遂等人的关西联军 。曹操的实力已经是难有争锋者,这场战争持续到年底便见分晓,最终曹操完胜,率军回师,留夏侯渊镇守长安 。
建安十七年正月,曹操返回了其霸府所在地邺城 。邺城在中国古都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曾经是数百年的中国政治中心,而这一切则源自于曹操的功业 。古都邺城,在地理范围上兼跨两省,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部,河北省临漳县南部,以漳河两岸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
群雄并起
邺城在上古时代称为北蒙,盘庚迁殷后为殷商王朝的都城 。西周分封诸侯之时,邺城一带属于卫国的封地 。春秋战国时代,西周的分封体系渐次瓦解,卫国故地先后齐地、晋地和魏地 。春秋时期齐桓公尊王攘夷、存亡继绝,击败狄人,帮助卫文公重新立国,将卫国迁都于楚丘,而桓公自己则占据了殷邺旧地 。
为了抵御夷狄,巩固霸业,齐桓公在漳河边上修筑了邺城 。据《管子》载:“筑蔡、鄢陵、培夏、灵父丘,以卫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 。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社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也 。”
齐桓公
齐桓公的营建是邺城修筑的开始,也是其霸业的象征 。战国时期邺地归魏所有,魏都安邑地处西部,不利于其东方经营,故而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39年),魏国以西门豹为邺令,开始经营邺地作为陪都 。《史记·魏世家》载:“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五相州载:“《史记》曰,魏文侯出征、西门豹守邺,即为魏都也 。”
秦并天下以后,昔日魏都邺城属于邯郸郡管辖 。西汉的邺城是魏郡治所,东汉则成为冀州的政治中心 。邺城在军事地理和地缘政治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南北交通畅达,不论北上涿蓟,还是南下郑卫,都十分便利 。
邺城遗址
正是因为地理位置重要,也自然成为枭雄觊觎的对象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之后,袁绍和曹操都起兵反董,根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

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
袁绍
袁绍的战略意图很明显,而且野心不小,占据河北地区,再以此为根据地,渡河而南,最后夺取天下 。袁绍不但如此策划,也是如此行动的 。当他与董卓在京师洛阳决裂之后,不投其他地区,而是直奔河北 。袁绍到了冀州之后,排挤了韩馥自领冀州牧,以邺为基地,尽占黄河以北冀、幽、青、并四州之地,俨然北方霸主 。
曹操的王霸之业起步要比袁绍难很多,还是在袁绍的支持下,当上了兖州刺史,也正是以兖州为基地,开始了争衡天下的霸业 。原本,一南一北,袁、曹二人相安无事 。但是,枭雄经略天下,注定会有相遇一天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一战,袁绍集团从此成为历史名词,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堪称“一时之杰”的袁本初病逝于邺城 。
曹操
建安九年(205)二月,曹操兵围邺城 。袁氏经营邺城多年,城防坚固,曹军久攻不下,于是采取了土山、地道、长堑及引漳水灌城等多种进攻手段,至八月邺城才得以攻陷,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
这场战事对邺城破坏甚为严重,但是基于战略考虑,曹操将邺城视为未来“王业之本基”,故而开始了大规模的工程营建,先后营造了城池、宫室、官署和仓府 。根据左思《魏都赋》所云,邺城的构筑规划效法先贤,借鉴了两周与西汉都城建设的很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