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堤起义失败后,沈荩并没有泄气,他很快又潜入北京、天津等地 。在天津,沈荩受聘为“报馆访事”(即采访人员),同时兼任一家日本报纸的通讯员,开始以采访人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继续从事反清的革命活动 。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八国联*控制时期,由于沈荩懂外语,且擅长交际,又有政治眼光和新闻敏感性,很快便与八国联*的部分人员混得相当熟悉 。北京各界名流听说沈荩认识许多外国朋友,纷纷前去巴结 。为了从这些贵族口里打听到有用的信息,沈荩尽量和他们把酒言欢,把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 。
1903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沈荩从一个满清贵族口中得知中俄两国要签订密约的消息后,忧心如焚,他决心在签约之前把密约内容昭示天下 。但怎么才能获知具体的内情呢?他开始了四处的努力,一定要将密约的内容搞到手,并尽快在报端捅出去 。
功夫不负有心人 。沈荩最终通过政务处大臣王文韶之子搞到了《中俄密约》草稿的原文 。他不敢有丝毫的迟疑,迅速将《中俄密约》草稿寄给了天津英文版的《新闻西报》 。《新闻西报》收到后当即原文刊登 。随后,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转载,日本新闻界还专门为此出了一期号外,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在当时的社会反响可想而知 。
在报纸上获悉《中俄密约》丧权辱国的条款后,国内外舆论一时大燥 。全国人都很是气愤,对腐败无能、一味讨好帝国主义的的满清政府更加失望了,革命运动随之风起云涌 。在国内外强大舆论的压力下,在随时都可能激化的革命形势的逼迫下,陷入难堪境地的清政府不得不放弃签订《中俄密约》的计划 。
中俄签约计划成为泡影 。沈荩的一纸新闻,保全了国家的主权,赢得了那个时代新闻工作者的集体荣誉,可谓居功至伟 。
【沈荩:晚清革命人沈荩欲联络李莲英*慈禧】《中俄密约》的泄密,使颜面扫地的清政府气急败坏,他们立即派人全力侦察密约泄露的原因 。此时的沈荩非但没有躲避清政府的追查,以一个革命家的冲天豪气,反而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联络李莲英,置慈禧于*地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两个最要好的朋友——旗人庆宽和前翰林吴士钊 。哪知软骨头的庆宽和吴士钊,在得知沈荩的想法后,恐惧不已,决定出卖好友沈荩以自保 。他俩联合向慈禧太后告发了沈荩 。于是,悲剧便毫无悬念地降落到沈荩的头上,1903年7月19日晚上,沈荩在北京寓所里被捕,落入了清廷之手 。
沈荩被捕后,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在狱中写下了《绝命诗》四章,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狱中铁锁出郎当,宣武门前感北堂 。菜市故人流*地,五忠六士共翱翔 。另一首是这样写的:今年三十有一岁,赢得浮名不值钱 。从此兴亡都不管,灵魂归去乐诸天 。”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到底慷慨赴*的豪迈之气 。
审讯期间,沈荩毫不讳言自己的言行 。本来因光绪皇帝出生在六月(阴历),故六月被称为“万寿月”,“例不行刑”,加之当时清政府正在操办慈禧太后生辰庆典,但慈禧太后还是下令将沈荩“斩立决” 。后因惧怕行刑会影响“庆典”,慈禧太后这才发布谕旨:“着即日立毙杖 。”
1903年7月31日(阴历六月初八),刑部大堂8个狱卒手拿特制的大木棍,准备行刑 。沈荩面对狱卒,朗声说道:“快些了事!”于是,8名狱卒轮流捶打沈荩的四肢和背部,时间长达4个小时之久 。沈荩被打得*肉横飞,“骨已如粉”,其状惨不忍睹,但沈荩自始至终“未出一声” 。这时,堂司以为沈荩已*,下令停止捶打 。不意沈荩于阶下发声曰:“何以还不*,速用绳绞我……”见沈荩还没有*,堂司又下令“以绳勒其颈,而始气绝” 。这是1903年8月4日与9月16日的《大公报》对沈荩之*的报道,读来令人触目惊心 。
- 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是如何从平庸到完人
- 冷革言名字怎么样,名字梓言的含义
- 瀚大黎众|上人美版解放战争革命斗争故事连环画《枪》朱光玉绘画 历史战争之最主题绘画
- 深圳之窗
- 风月街
- 汉阳兵工厂
- 湘军的杰出将领和晚清重臣,左宗棠的10个冷知识 中国之最人文知识
- 基于AI和NPU的Codec变革——VPU与NPU的协同创新
- 清朝封疆大吏岑春煊转向革命原为慈禧依仗?
- 广州红砖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