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 。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敌的*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 。
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作个比较: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功:
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史记·灌婴传》记载的灌婴*功:
别破*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
《史记·樊哙传》记载的樊哙*功:
别破*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 。得丞相一人,将*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
曹参、灌婴、樊哙的受封是实至名归,别人不敢议论什么,毕竟他们*功显赫 。从刘邦起兵开始,诸将的*功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因功分封的时候也就少了不少麻烦 。不过即便如此,诸将争功的兴头一起,也难免“岁余不决”了 。由此也说明,司马迁根据如此翔实的文献所写就的《史记》,其真实性是有保证的 。
作为文职人员的随何、陆贾,按我们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都是大功之臣,但在汉初,凭口舌所立的功劳不足挂齿 。当众人都认可这样一种制度时,随何、陆贾本人也就不觉得自己委屈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这样的分封制度是否是一种惯例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萧何、张良等人封侯时的状况 。萧何封侯时,刘邦认为他功居首位,因而封他为酂(cuó)侯,封地也最多 。功臣们一看,群起反对 。这样的集体抗议对刘邦来说还是第一次碰到 。大臣们说,我们身被铠甲,手执兵器,久经沙场,多者身经百余次战斗,少者也有好几十次,“攻城略地”,各有多寡,萧何他没有任何“汗马之劳”,没有打过一次仗,仅靠舞文弄墨,发表意见,如今论功反在我们这些浴*奋战的将领们之上,这是为什么(何也)?
我们当然了解,萧何的功劳绝对不在这些将领们之下,单就后勤保障这一条来说,已经是不可磨灭的功绩了 。若是一两个功臣闹别扭提意见,倒还可以敷衍一下,但这次毕竟是集体抗议(功臣皆曰),不能不重视!
这集体提意见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对“功劳”的标准有着一致看法,那就是:一切以*功为衡量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众人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 。
刘邦面对功臣们的集体抗议,发表了一段有名的精彩演讲,并创造了中国词汇史上两个仅用了一次的词:“功人”与“功狗” 。刘邦说,你们见过打猎的吗?众臣回答,见过 。刘邦又问,你们见过猎狗吗?大家说,知道 。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猎物的是什么?猎狗 。发出指令要猎狗追猎物的是谁?猎人 。你们攻城略地,奋勇敌,是有功之狗;萧何,则是发指令的猎人,是有功之人 。更何况,你们追随我,多则两三人,少则一个人,萧何可是全族数十人都跟着我,这个功,怎么能忘!
【汉高祖刘邦给萧何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群臣自然都不敢再多嘴(群臣皆莫敢言) 。
“三杰”之一的萧何封侯时遇到的麻烦,位居“三杰”首位的张良同样也遭遇了一番 。《史记·留侯世家》里写道:“汉六年正月封功臣,张良未尝有战斗功 。”这个“战斗功”就是*功!刘邦心里明白,按照*功封侯的标准,张良怎么也扯不上干系,索性亲自站出来为张良说话:“运筹策帷幄,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
- 佞之徒为表忠心竟将亲生骨肉熬汤献给齐王
- 三星被曝出现漏洞,手机会随机发送照片给别人
- 冬天给狗狗剃毛会不会冷,冬天狗没毛会冷吗?
- 6大暴利行业是哪些?它们的利润究竟有多高?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 世界十大暴利行业
- 农村给狗上户口,请问北京农村狗上户口吗
- 七夕节给对象带来惊喜和浪漫 七夕如何给对象惊喜
- 揭秘刘邦和吕雉要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
- 三国刘备慧眼又开!聊会天就给他升*
- 59岁李连杰模样大变!双眼皮怪异,脖子肿,淡出影坛20亿都给老婆 世界之最李连杰现状
- 七夕送老公什么礼物 七夕节送什么礼物给老公比较好